保罗·塞、毕沙罗、胡安·米罗……一场云集现代大师的展览值得关注。展览“先驱”自8月26日起在香港厉蔚阁画廊展出,此次展览颂扬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前卫艺术之成就。
保罗·塞尚的《浴者小像》出自这位后印象派大师描绘裸体浴者的作品系列,代表塞尚将人物与风景融为一体的努力结晶。这件作品富有探索精神,以塞尚经典的笔触勾画人体,并将其和谐地融入由树林、水与天空组成的背景中。明艳的色彩斑块和起伏的线性笔触在亮白底色上呈现出高度结构化的构图,集中体现了塞尚开创的全新视觉语言,其影响对后代艺术家是革命性的。
保罗·塞尚 (Paul Cézanne)《浴者小像》,1900–02年作
卡米耶·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 的《圣雅克教堂》同样创作于世纪之交,是印象派笔下城市风貌的精致范例。作品聚焦诺曼底圣雅克教堂的形式,将其哥特式建筑的扶璧和塔楼转化为斑驳笔触,诉说了毕沙罗对克劳德·莫奈创作于1890年代的《鲁昂大教堂》系列的景仰之情。然而与莫奈不同的是,毕沙罗将大教堂化作城市结构的一部分,将城镇集市日的摊位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纳入画面之中。
莫里斯·德·乌拉孟克《蛙塘》
莫里斯·德·乌拉孟克 (Maurice de Vlaminck) 的《蛙塘》 (1904-05年作) 体现了对色彩和形式的创新运用,这一突破使得艺术家成为野兽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它展示了蛙塘 一景,蛙塘是巴黎西部塞纳-马恩省河上一处广受欢迎的游船沐浴胜地,在19世纪60年代因作为莫奈和奥古斯特·雷诺阿笔下的主题而闻名。乌拉孟克取用了一对夫妇在临水咖啡馆内享用茶点的熟悉一景,并用生动、浓厚的色调强调大胆的抽象形状和黑色轮廓,遂将这一场景彻底改变。
胡安·米罗 《吻》,1924年作
展览的另一件亮点作品是胡安·米罗 (Joan Miró) 的《吻》 (1924年作) ,本作定义了这位加泰罗尼亚画家所开启的全然抽象生物形态风格,地位斐然。米罗对于绘画唤起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尺幅、心灵内在生活的可能性有了彻底、崭新的认识,而《吻》正是艺术家这一认知的典型范例,艺术家在开放的背景之上化事物为彩色线条和形状,线与形在卵形和沙漏形中弧曲、包围、渗透。
乔治·莫兰迪《花卉》,约1958年作
展览中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马克·夏卡尔(Marc Chagall)、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巴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和基思·梵·邓肯 (Kees Van Dongen) 等艺术家的非凡现代静物与人物画。
(原标题《这场展览云集现代艺术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