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赋能加强灾害防御工作 人防技防相结合初显成效
2021-08-22 16:32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8月19日,市委书记王伟中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同时套开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安全管理委员会、三防指挥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听取近期我市有关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抓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科技引领、预案管理和安全教育,做好应急响应和救援准备,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做到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演练在前,织密灾害预测网,盯紧地下商场、车库、地铁、桥涵隧洞、港口码头、水库山塘、供水、供电、供气等重点高频次查隐患,对全市自然灾害风险点做到一张图感知、一本账管理,提升快速处置联动水平和实战能力。

▲ 海陆空立体化全市三防综合演练主会场

近期,市应急管理局立足新时代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新形势新使命,从“防、管、控、应”四个维度入手,探索完善全灾种、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体系。依托新建的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加快推进“1+11+N”模式的全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

▲ 海陆空立体化全市三防综合演练主会场

积极探索危险边坡监控“技防”手段

为防灾避险提供宝贵时间

深圳山地居多,加之汛期台风暴雨天气频发,地质灾害容易发生。

2021年8月18日下午,市气象台在罗湖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15时43分,莲塘街道仙桐体育公园片区累计降雨量达到113.4毫米,罗湖区应急管理局今年上半年刚在该公园北侧边坡上架设的智慧边坡预警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触发红色预警。经过迅速研判,区应急管理局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将预警信息发布到各地质灾害巡查责任人,仙桐体育公园迅速采取闭园措施,属地莲塘街道办和园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园区内滞留人员进行了疏散,并对研判可能涉及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封控措施。预警信息发布20分钟后,监测点处发生两次小型崩塌,从边坡滑落强风化岩碎石和泥土,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事件。经事后现场调查,仙桐体育公园足球场北侧崩塌体顺坡长约10~15m,宽2~3m,厚度1~2m,方量约30m³,属于微型崩塌。

据罗湖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罗湖区探索对29处地质灾害和危险建筑边坡隐患点开展自动化专业监测,以信息化手段、自动化监测等多种方式实时监测地质灾害。

福田区也在5个危险边坡建设了自动化专业监测示范点,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方式,探索建立市、区、街道上下协同、互联互通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传统人工监测无法做到的24小时实时监测。当有人员闯入危险范围,视频监控可识别出来并发出报警,提醒涉险人员尽快撤离。

增设和优化积水内涝监控报警设施

及早预警为快速联动提供支撑

受城市高强度开发建设、短时强降雨频发等因素影响,积水内涝风险目前是防汛救灾工作中的顽疾。根据市三防指挥部领导的部署和要求,市三防办会同市水务局牵头,各区政府、市交通运输、住房建设、城管、公安交警、消防救援等部门配合,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标准、工程、技术、管理等各种手段,“防、管、控、应”相结合,加快开展内涝积水点治理,健全监测预警、现场警戒疏散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 罗湖区泥岗红岭立交桥的积水监测预警装置和配套泵站

目前,我市已建设了202个积水内涝监测站。近年来持续治理,积水内涝点逐年减少但也在不断变化。根据8月份上旬全市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市仍有68 处易涝点(其中,Ⅰ类即今年以来新增及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易涝积水点28处;Ⅱ类即近年来积水情况有所缓解但仍未彻底消除的积水内涝点16处,Ⅲ类即近年来偶尔接报积水内涝情况但仍存在积水内涝风险的点24处。)。市三防办、市水务局已会同市工业信息化局等部门,加快在各积水内涝点布设5G智慧杆,实时监控水位、拍摄视频。如有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可通过智能多功能杆发出声光预警,并在显示屏上进行循环播放预警。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三防办牵头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防汛抢险工作责任,健全积水内涝点应急救援快速响应机制。推广宝安区等单位做法,各区建立防洪排涝“四个联系”联动机制,明确街道和社区巡查队伍、区级排水专业队伍、消防救援中队、公安交警中队等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和联系人,按照一点一措施、一点一方案、一点一专班的要求,做好积水内涝点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根据预警预报信息,加强部门联动、联合值守和现场调度。

今年5月,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气象局联合印发《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2021年版)》,更新了全市78个街道积水降雨阈值,明确了半小时、一小时及三小时降雨阈值及存在风险。(链接:关注!今年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

气象部门创新推出“31631”服务模式。台风、暴雨等重大天气来临前,气象部门提前3天加密区域天气会商,发布重大 气象信息快报,给出过程风雨预测、风险预估、预警信号发布节奏及防御建议;提前1天预报精细到区的风雨落区、具体量级和重点影响时段,加密与应急管理、三防、水务、海洋等多部门联合会商;提前6小时进入临灾精细化气象预警状态,定位高风险区;提前3小时发布分区预警和分区风险提示,滚动更新落区、过程累计雨量、最大雨强、最大风速等风情雨情信息;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街道的定量预报。通过精准预报、精准预判、精准预防,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防御准确性。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指导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加强防汛救灾工作。深圳地铁运营监测系统在地铁双拥街、冬瓜岭、前湾公园站等21个防汛重点部位设置安装了自动水位探测装置,实现了对站外积水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提升了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目前380个站点、1024个地铁出口正在建设前端感知设施。

▲ 海陆空立体化全市三防综合演练现场

森林防灭火工作用上“火眼金睛”

林火监控系统精准识别火警

深圳市智慧森防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体化林火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基础图层信息;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在全市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安装了45个远程高清摄像头,采用可见光 + 热红外智能烟火识别、态势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实时对森林火灾发出预警,建设“全面感知、深度应用、精准指挥”模式,构建全天候的森林防火立体监测网络。


今年6月9日,市智慧森防监测预警系统自动预警被触发,值班人员通过监控可见光画面观察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某林区出现明显烟雾,未发现明火。经现场核实为村民燃烧荔枝叶,森林防灭火巡查人员及时制止,联系当地公安对村民行为依法予以处置。

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风险意识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和基础。市民可通过“深圳应急管理”公众号、微博、抖音、南方号以及“学习强安”移动客户端,观看科普视频、参与答题等方式,学习安全知识,增强风险意识,掌握防灾避险技能,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目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发了“深圳应急一键通”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小程序:全市5.1万三防责任人通过“深圳应急一键通”及时掌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部署指令,并可快速报告灾情险情;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深圳应急一键通”微信小程序中“灾情直报”模块,快速联系市区各级三防指挥部值班室,通过电话报告灾情险情。

根据深圳市公共安全隐患举报电话(12350)有关职责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危险边坡、地面塌陷等危及公共安全的地质灾害,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均可以拨打“12350”电话举报反映,也可以通过“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隐患投诉”举报反映。

(来源:深圳应急管理)

实习编辑 李依林 审核 谭凤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