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碧嘉
作者 李慧 朗诵 蓝予
一天,儿子兴冲冲抱回一只拳头大的小白猫。说是公司的同事家养的母猫下了一窝猫仔,快满月了,因与小猫有缘,就抱回家了。这是一只公的“田园猫”,就取名为“碧嘉”。
我看这只柔弱的小猫惹人怜爱,就留下它了。碧嘉的毛发雪白晶莹,最初,碧嘉怯生生地缩在房间的一角,用它那金黄色的眼睛观察我们,慢慢的变得越发调皮,它每天在家习武、敏捷出招,像离弦的箭一样猛窜。我一旦在桌子上看书或想写点什么,它就马上跳上书桌,守着我坐在桌子上,接着就用爪子抓书撕报纸或者干脆躺在书上翻滚撒娇。瞧,碧嘉就是这么黏人,这么可爱呵。
我家阳台种植的小榕树,成了碧嘉的乐园,它迅速爬上榕树,在树叶枝干上蹦跳,一会儿去扑小鸟、一会儿去捉蝴蝶。有时坐在树上舔自己的爪子或在树上探出半张脸,有时在伸出阳台防护网的树枝上凌空摇摆荡着秋千。玩累了,就“嗖”一下俯冲下来,轻盈地落地后冲回客厅了。
碧嘉喜欢蹲在阳台的栏杆上向楼下张望,有一段时间,小猫会在阳台上不停地叫唤,引来楼下十多只流浪猫遥相呼应,猫的尖叫声,整幢楼的人都被惊醒了。我被大伙投诉了,我不停地道歉认错,我感觉到正常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于是,想了许久,决定扔猫。这时的碧嘉有六个月大了,完全独立了,我把小猫装进猫笼,然后用枣红色的丝绒布罩住。坐车到蛇口的“青青世界”,下车后,我走到树林深处,把猫笼挂在一棵树上,松开猫笼口,我调头就跑。但没跑几步。碧嘉迅速追了上来,嘴里发出凄惨的叫声“猫嗷—猫嗷”……小猫用它毛茸茸的头蹭我的脚,用冰凉的桃红色的口鼻亲我的手,望着它那双企盼的眼神,我一把就将小猫抱在怀里,用哽咽的声音说:“宝贝,我再也不抛弃你了”。于是,我抱起碧嘉坐车回家。
之后,碧嘉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我看书写字时,它就蹲在转角书柜的顶上,将尾巴盘在脚上优雅安静地看着我,那双眼睛变得好柔和,萌态可掬。有时我不小心将写字的笔掉到了地上,小猫飞也似的从柜顶跳下来,用它两只前爪夹住笔抛给我。儿子在罗湖上班,每天要早起,碧嘉竟然会准时叫醒他。儿子洗漱或刮胡子时,它总爱蹲在儿子的肩上。每次当我出门,小猫万分不舍,用嘴咬住我的裙摆。傍晚回家,总是看到小猫狐独的守在门边,门缝的地下都被猫爪子抓出了痕迹。自从养了小猫以后,我更加恋家,一下班就往家赶去,因为我知道家中有一个在黑夜中盼望家人归来的小猫呵。
记得,碧嘉三岁那年。忽然一夜之间不见它的踪影,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小区四周,树下花丛、路边墙角我都一一找过,就是没有找到它。我失魂落魄,急得眼泪直飞,不断地用哽咽的声音问周边的熟人,他们都摇头说没看见,我把“寻猫启示”贴在楼道口、电线杆和路边。仍然渺无音讯。两天两夜过去了,依然寻不到碧嘉的踪影。心焦如焚的我根本无法呆在家里,眼前全是小猫的身影和它熟睡时甜美的面容。正当我万念俱灰时,忽然听到小猫微弱的叫声,循声找去,只见碧嘉惊慌失措的在楼下401房遮挡冷气外机的小笼屋里,原来它的脚被卡在了铁闸杆里,不能动弹。儿子叫它名字,它急切地用微弱的声音回应着,并用尾巴轻轻地拍打铁闸。儿子马上拿梯子爬上去将 “气若游丝”的碧嘉解救出来了。
失而复得后,我们更加珍惜和善待碧嘉了,如今它与我们相处已有四年多了。它犹如我生命中的繁花,每天都给我带来许多美好和温暖,是啊,我打心眼里感谢你——我可爱的小猫碧嘉!
(感谢作者提供以上照片)
作者简介
李慧:笔名——樱果,女。原内地商业学校统计学教师。1989年干部调动入深圳市某国有企业任统计师。深圳大学文学院2009至2011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作家班学员。中国国家专家网组织工作委员会--管理科学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香港诗人报社正式会员。曾在《中国文化报》、《当代写作》、《南方日报》、《特区文学》、《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晚报》、《香港诗人报》、《中华合作时报》、《金凤凰》、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60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小城芳草》。2011年个人作品《心灵与城市一起成长》获中国当代散文奖。个人散文集《小城芳草》一书获“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由中国散文学会颁发证书。多篇作品获全国及省市多项征文比赛奖。个人作品收集入十多种书籍出版。自由撰稿人。深圳市宝安区艺术团混声合唱团成员。现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