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供气登陆:深圳等大湾区首次用上中国超深水天然气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梁冰洁 邱婷
2021-08-20 17:03
摘要

这也标志着中国海油在南海东部、西部两大海域的10多个气田正式实现互连互通,中国海油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就此形成。

“准备完毕,管道通气…”中国海油南海东部白云气田(下称白云气田)珠海高栏终端中控人员和现场生产操作接收到总监赵迎涛的“进气“指令后,确认上下游管线压力已经均衡,随即打开来气关断阀。

8月20日下午,来自海南陵水17-2超深水大气田及其配套的大国重器“深海一号”能源站,将处理合格的超深水天然气,跨越691公里海管,正式通过白云气田高栏支线接入广东天然气管网。这也标志着中国海油在南海东部、西部两大海域的10多个气田正式实现互连互通,中国海油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就此形成。

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陵水17-2,及为之配套服务的世界一流的“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南海西部陵水海域成功投产。该气田投产后,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如今,该气田的天然气已正式登陆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在首先进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白云气田高栏终端的脱水单元,经过终端脱水脱烃和外输增压处理,合格的天然气及液态产品将由高栏终端的外输管道网络,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各工业企业、千家万户,乃至全国。

据悉,南海东部白云天然气田群,年产天然气超过60亿立方米。陵水17-2大气田及“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后,年产气30亿立方米,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近一半的天然气消费量。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陵水17-2大气田及“深海一号”能源站,作为供给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的主力气田之一,产气登陆珠海高栏陆地终端,标志着中国海油油气全产业链与大湾区经济和民生紧密相连。

为了保障陵水17-2大气田及“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天然气顺利上岸和汇入广东、全国管网,白云气田提前谋划、提早部署,今年3月启动接入高栏终端适应性改造项目,4月利用深水停产大修窗口完成新增压缩机的阀门和管线改造,5月底完成崖城13-1管道高栏支线的离岸单向调节阀调向和旁路管线改造,使得陵水17-2气田及“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超深水来气可双向外输至粤港两地,同时保供粤港琼三地,真正实现了管网互联互通。期间,白云气田党委委员轮流进驻高栏终端现场办公,强化对施工关键节点和施工安全节奏的把控,做好应急预案和现场协调工作,确保各环节安全平稳运行。高栏终端员工在对上岸管线、现场控制系统、仪表、各附属件进行全方位排查的同时,将海气上岸关口前移,多次进行桌面演练,细化到每个阀门、每项分析化验,并预判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全力为陵水17-2大气田及“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天然气登陆高栏终端、接入陆上管网保驾护航。

从蔚蓝大海到千家万户,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布局,中国海油长期致力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正以实际行动坚定前行。

(原标题《“深海一号”供气登陆:深圳等大湾区首次用上中国超深水天然气》)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外平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梁冰洁 邱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