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19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回答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时指出,科研经费拨付涉及多个环节,关键是各个环节要把职责搞清楚,要求明确,提高效率。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优化“三个环节”入手,完善拨付流程,明确拨付时限,压实拨付责任,力争实现科研经费拨付“环环相扣”,减少在途时间。
吹风会现场
8月19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吹风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吹风会现场,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科研经费拨付涉及环节多,拨付进度有时较慢,科研人员着急“等米下锅”。请问《若干意见》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考虑?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黄家玉介绍,这些年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完善经费拨付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调整项目立项工作机制,提前一年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项目拨付时间比较长的问题。为此,《若干意见》从优化“三个环节”入手,完善拨付流程,明确拨付时限,压实拨付责任,力争实现科研经费拨付“环环相扣”,减少在途时间。
第一个环节从财政部门到项目管理部门。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管理部门就可以拿到预先拨付的经费,确保科研活动正常推进。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预算法》要求,预算正式批准后,财政部要在20日内批覆下达科研经费。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
第二个环节是从项目管理部门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这次《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时限要求,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将经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切实保障科研活动实际需求。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
第三个环节是从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到项目参与单位。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个单位合作开展,从项目牵头单位到项目参与单位是经费拨付的最后一环。 《若干意见》专门明确,项目牵头单位要根据项目负责人意见,及时将经费拨付至项目参与单位。
记者吹风会现场提问
(原标题《财政部答香港经济导报:力争实现科研经费拨付“环环相扣”,减少在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