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不少消费者想任性的买买买!春节长假作为市民消费高峰期,也是各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餐饮、购物、旅游将成为春节期间的消费热点。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春节太“任性”当心掉入陷阱。
23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五大春节消费提示,消费者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仔细辨别网络预订
网上订票、订酒店、订餐便捷又优惠,但陷阱也不少。广大消费者需仔细看清商家所列条款,是否有时间或者其他条件限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预订年夜饭时,要了解酒店的经营状况、承接能力等,应选择具备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信誉度高的餐饮企业,同时明确约定就餐时间、菜品内容、价格、包间或桌号等,问清收费项目与付款方式。
谨防年货促销陷阱
春节期间,线上线下的商场或服务场所打折促销活动集中,消费者在购置年货时要价比三家,理智购物。在实体店购物时,要详细了解商场促销活动的规则、时限等,尽量现场核对购物小票,谨防降价、打折、赠送等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欺诈行为;在网络购物时,要注意选择信用等级高的商家,重点核对商品或服务的页面价格、购物车价格、结算价格是否一致,及时截屏留存购买各环节网络页面、客服聊天记录和付款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当心预付式消费风险
春节期间也是美容美发、健身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高峰期。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切忌充值过高金额,务必向发卡的商家了解清楚卡的使用方法、退换卡的方式、优惠条件、附加条款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最好以书面方式落实下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和误解。
理性对待低价旅行团
春节外出旅游是不少市民的选择,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旅游产品,切勿盲目追求低价,同时要自觉抵制“零负团费游”及“不合理低价游”,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防“免费旅游”、“旅游赠券”等消费陷阱,避免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勿乱抢春节“红包”
新年将至,互联网公司“红包大战”愈演愈烈,引发全民抢“红包”的热潮,这也为部分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机,使得消费者容易被各种欺诈信息坑骗。消费者要认真甄别“积分兑换”、“中奖”等信息,对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的“红包”要提高警惕,做到不扫用途不明的“二维码”、不抢来源不清的“红包”、不点有风险的网站链接和弹窗、不回复来历不明的短信,以防止财产受到损失。
见习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