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打假再下重手。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议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与首期入盟的约20个创始成员发布《共同行动纲领》,致力于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打假更有力、更高效、更透明。
据了解,阿里巴巴大数据打假联盟采用定向邀请制,首批入盟的成员包括Dulux、LV、施华洛世奇、赫基集团、地素、资生堂等约20个品牌。
一呼百应,约20个品牌成为联盟创始人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已经成为打假国际合作的最重要力量,“大数据打假新兵器”也在实战中不断提升威力。因此,当阿里巴巴抛出组建联盟的橄榄枝后,国内外的品牌权利人表现异常踊跃,期待加入这一打假联盟,以便更好地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
作为联盟发起人,阿里巴巴启动“定向邀请”,将“创始成员”名额约定在20家左右。最终,经过审慎评估,Dulux、LV、施华洛世奇、赫基集团、地素、资生堂、贝德玛、安利、玛氏、保乐力加、华为、苏泊尔、九阳、索尼、三星、西部数据(西数及闪迪品牌)、佳能、福特等成为联盟首期成员。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都在寻求阿里巴巴“打假中国队”的协助。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已与苹果、Burberry、LV、Cartier、Nike等逾1.8万个国际品牌展开打假合作。
华为相关负责人认为,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打假行动,是当之无愧的打假领头羊,“我们对大数据打假联盟勾勒出的知识产权保护蓝图充满期待。”
打破陈规,构建知产保护新秩序
一个令人非常无奈的现实是,假货与社会发展始终如影随形。然而执法机构、品牌权利人等多股力量并未形成长期合力,追踪线索往往难以被各地共享,导致打假变成“打地鼠”:售假团伙打一枪换个地方,黑工厂摇身一变东山再起,假货黑产链始终难以被斩断。
基于此,阿里巴巴借助“大数据打假联盟”成立之际,向权利人、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律师、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以及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团体和个人发出倡议,共同构建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新秩序。
联盟成立当天,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代表阿里巴巴做出四大承诺——持续提供大数据和技术支持、开放并持续推动各方合作的打假生态、对联盟会员提供阿里巴巴的优先服务、邀请联盟会员参与阿里巴巴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阿里巴巴将与联盟成员共享大数据和技术能力,穷尽一切手段、掘地三尺要把线下假货源头根除掉。”
同时,首批入盟的约20家品牌也做出郑重承诺,愿意持续投入打假资源、履行及时鉴定义务、分享假货识别知识并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以及积极参与联盟活动。联盟成员发布《共同行动纲领》,宣誓“从我做起,让打假更有力;共享资源,让打假更高效;公布成果,让打假更透明”。
公开资料显示,仅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之间,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执法部门已经关闭了约675家假货的生产、库存和销售点。
首期联盟成员:
阿里巴巴、Dulux、LV、施华洛世奇、赫基集团、地素、资生堂、贝德玛、安利、玛氏、保乐力加、华为、苏泊尔、九阳、索尼、三星、西部数据(西数及闪迪品牌)、佳能、福特等。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