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勇开新局 | 听碧岭老兵讲党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21-08-13 09:00

建党百年,道不尽山河锦绣,数不尽风雨沧桑。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近日,碧岭街道在辖区内开展走访慰问抗战老兵活动,聆听老兵诉说党史情怀。

碧岭街道党员义工们在慰问退役老兵活动中发现,有这么一群抗战老兵,他们所组成的东江纵队被称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他们大多数已过鲐背之年,但他们心中依然澎湃,对抗战往事记忆犹新。

张徳:面对逼问,誓死不从

解放初期张德老人旧照,左为张德,右为其通讯员 张黎明供图

张德是一名东纵老战士,每逢回坪山,总会领着相随的儿女去往坪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他的烈士亲人。

1941年,中国正处于漫天烽火,遍地硝烟的抗日战争中,张德毅然申请加入抗日游击队。为避免身份泄露,他将自己的原名张德改为张朋,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坚守在抗战一线上。

1946年2月4日,担任东江纵队税务处领导一职的张德临危受命,带领所属人员50余人乘木船撤离三门岛,并迅速赶往掩藏在香港新界山区的东纵司令部。不料,木船被扣下了。在三门岛和大鹏半岛之间的海面上,英国军舰将木船上的人员扣留检查,并移交给了国民党。从此,长达三个月的严刑逼问开始了。

为追查东纵司令部的隐蔽地点,国民党军官对张德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严刑审问。然而不论国民党军官如何拷打,“我不知道!”这句话在张德的口中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也正是因为张德的誓死不从,保住了整个东纵司令部。

革命年代,老兵张德以生命书写檄文,以铁骨面对屠刀;和平年代,张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向党,知足常乐。

叶秀珍:投身革命,义无反顾

叶秀珍老人参观碧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作为碧岭社区唯一一位东江纵队的幸存者,叶秀珍今年已98岁,年近百岁的她向碧岭街道党员义工们回忆起抗战经历,印象最深也最自豪的事莫过于将自己的年少青春奉献给了东江纵队后勤。

19岁那年,抗战的战火一直绵延至家乡碧岭,叶秀珍化名为叶英,孤身一人上山加入东江纵队,从此成为抗日战争的一份子。作为队里的炊事员,叶秀珍主要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最忙的时候要一个人准备上百人的饭菜。

因为叶秀珍是当地人,会说客家话,所以队里经常安排她一个人下山采买,一次性要买大半个月的物资。由于在部队中她年龄较小,常有人问她:“你怕不怕?”,坚强勇敢的她每次回答都是:“不怕!这有什么好怕的,我讲客家话,他们都以为我是当地的农民。”

奉献革命,义无反顾。这是叶秀珍老人毕生的写照,叶老在花样年华之际为革命奉献自我,用毕生心血照亮了党和祖国的发展前路。

高春英:青春无畏,一心为党

碧岭党员义工走访慰问高春英老人

当碧岭街道党员义工一行人来到高春英家中走访慰问时,看到年余九十的她早已头发花白,尽管岁月消逝了她的青春,苍老了她的容颜,但依然无法冷却她炙热的赤子之心。

1948年7月,刚满18岁的高春英毅然加入两广纵队,成为坪山站的一名情报员。情报员不仅要胆子大,心也要细。高春英回忆自己有一次送信,险些被发现。在一次送信的过程中,高春英突然发现前方有人在对路人搜身,便蹲在草丛中观察。一段时间后,高春英发现搜查员都会严搜穿戴整齐的人,但对心怀畏惧的贫民则会放松警惕。因此,她灵机一动,就找了一身带着酸臭味的厚衣服换上,并把自己的脸弄脏,伪装成靠卖菜为生的贫苦妇女,将信件塞在鞋底夹缝中,成功躲过搜查,将信件安全送到了组织。

而今的高老,虽过鲐背之年,但在和碧岭党员义工们讲起过去的峥嵘岁月时,言辞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无数抗战老兵的无畏奉献才换来属于我们今朝的一方平安,激励着无数党员砥砺前行。接下来,碧岭街道将继续展开“童心向党·听老兵讲党史”、“老兵故事会”、“抗战老兵演讲会”等系列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深入贯彻党史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