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上村社区对混投现象零容忍
宝安日报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唐小宁/文 记者 管强/图
2021-08-11 15:00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难题,也是一场“全民攻坚战”。自2020年9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公明街道上村社区通过“四个+”全面推进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从重点领域强制实施向提质增效全域推广,分类基础不断夯实,分类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社区市容环境和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垃圾分类。

夯实分类基础 提升分类纯净度

上村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精心组织,健全机构,构建务实高效的保障体系。成立由社区党委书记陈达平任组长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每周利用“环境长”走访活动,深入城中村开展调研,督查垃圾分类工作;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要求各部门大力宣传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党委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垃圾分类,切实履行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层层发动落实,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显现;充分发动全民参与,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工地、进餐厅”等活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100%。

在日常巡查过程中,普遍发现垃圾分类“纯净度”存在短板——餐厨垃圾桶内“乱入”塑料袋,不可回收垃圾桶内混有成包未分类的生活垃圾……此类乱入、混投的行为极易引起“破窗效应”,引发后者模仿混投,使得分类工作功亏一篑。对此,社区党委对着短板施力,在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发现混投现象普遍采取“零容忍”态度,要求管理责任方当场改正,并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机制,提升日常分类管理水平,提高垃圾分类纯净度。根据小区管理性质不同,对垃圾分类的片、桶、点、间的设置进行了重点标注,对工作实时推进情况进行标记,一目了然地实现了底数清、进度明、设置准。

健全分类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

完善做好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垃圾分类尤为重要。上村社区持续开展“环境长”走访活动,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凝聚志愿力量,精心开展多种形式志愿服务。充分发挥辖区物业作用,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积极开展社区环境消杀,消除卫生死角,实现分类工作项目化、常态化,推动文明意识深入民心。统筹推进,共同发动居民小组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到位,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负责指导、监督工作,明晰垃圾分类投放标准,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实现规范化运作,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

着力开展“专项排查行动”。辖区合计大型超市22个,“三小场所”餐厅450家,工厂企业饭堂55家,全面进行地毯式走访排查,深入推广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工厂、餐厅、超市的餐厨垃圾以及果蔬垃圾推广率达100%;进一步整合优化9个城中村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垃圾分类平台共50个,注册“三小场所”餐厅源分类437家,积极推进沿街商铺、餐厅、学校、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参与街道“每周环境长”活动,上半年累计集中开展“环境长”活动24次,参与人员800余人次,持续深化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和垃圾分类;广泛开展可回收减量专项行动,召集辖区26家废品收购站负责人召开生活垃圾分类专项会议,辖区建设了回收站点,要求废品收购站积极配合可回收垃圾行动,做到可回收垃圾应收尽收;开展餐厨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社区办公室取消使用一次性茶杯,并向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发出做垃圾分类减量行动先行者的倡议。

(来源:宝安日报·光明新闻)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宝安日报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唐小宁/文 记者 管强/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