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国际植物学大会科普活动启动仪式
2015年5月17日,适逢国际植物日,深圳举行了国际植物学大会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暨国际植物日纪念活动,为2017年在深圳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逐渐“升温”。来自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深大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市自然学校等多所学校学生代表和市民代表共90人,参加了此项活动,走进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感受兰花的情感生活。
植物科学齐分享 专家市民共互动
这一活动,标志着国际植物学大会的系列科普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该活动由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秘书处、深圳市城管局、深圳市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筹备工作办公室主办,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协办。
深圳市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筹备工作办公室主任朱伟华表示,此次活动是我市首次举办国际植物日纪念活动。2017年,我市将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是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意义非常重要。国际植物学大会是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会议,大会有三项使命,一是发展植物科学,二是培养植物科学新人,三是增进公众对植物科学的了解。因此,大会与市民形成良好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上一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大会就安排了面向群众的5个公共报告,让国际著名的学者向公众深入浅出地讲述植物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唤起公众对植物的兴趣和了解。目前,离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召开的时间还有2年,我们将举行一系列植物科普活动,让大会与市民实现良好的互动。
深圳市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筹备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金红表示,“通过把植物科学家研究成果转化成大众可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帮助市民了解和植物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植物和能源、环境、饮用水的关系,这些信息会在以后的系列活动中传播出去,让市民了解更多的植物科学知识。”
到深圳生活20年的植物爱好者刘先生希望每个月都可以有活动,让植物爱好者多了解,让深圳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科普知识。来自建筑行业的于先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到兰科中心参观,很高兴,在这里能看到很多在外面看不到的兰科植物,上次到上海参加园艺展也没看到这么多的兰花。”
兰花和人类一样有情感
“之前网上流传的猴子脸兰花照片很漂亮啊。”还未开始参观,不少市民就开始讨论,兴致勃勃。昨天上午,记者跟随90位市民走进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认识到不少宝贝,火焰兰、血叶兰、钻喙兰、大花万代兰……千姿百态,形色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深圳市兰科中心开展兰科科普活动
由于是周末,有不少小朋友参加了活动。“植物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可以说话,有爱,有亲情。”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刘仲健用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大家从石斛、卡特兰、蝴蝶兰等开始认识兰花。
科普讲座一结束,就有市民迫不及待地向刘仲健教授提问。“为什么天麻属于兰科?”“哪里看到丹霞兰?”“卡特兰的花和叶子上的蜜有什么用?”问题一个接一个,“天麻是兰科天麻属的一个种。”“韶关有丹霞兰。”“卡特兰的蜜是代谢物。”刘仲健教授一一满足市民的好奇心。有市民提出“人工养殖和天然养殖的兰花药用价值有什么区别?”“就是鸡场鸡和走地鸡之间的差别,我想就是口感的不同。”刘仲健教授的巧妙回答让现场笑声不断。
听完生动的“兰花的情感生活”科普讲座,参加活动的90位市民被分成四个组,在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展开了一段“魅力兰花之旅”科普探索活动。
“这白色的是雌蕊吗?”“花粉在什么位置?”“花粉是什么样的?”“这和刚才看的有点像,是‘姐妹’花吗?”大家围着专业技术人员争先发问。看到盛开的兰花,不少市民忍不住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会计师冯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参加活动,她告诉记者,“生活中并不了解兰花,和女儿一起学习、成长,很充实。”抱有教育心态的父母不在少数,罗先生一家三口都来了,他笑着说,“今天见识到深圳不少宝贝,普及知识也提高了素质啊。”
编辑 若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