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日是全国科普日。当天,一场由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多地联动科普活动”举行,分别在、上海、西安、昆明、深圳五市的九个地方同时展开。近万人参与科普活动,度过了别样中秋假期。
将于2017年7月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不仅“高大上”,更接地气,紧贴公众生活。在此次首次全国性科普活动举办之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已在大会举办地深圳举行了多场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让国际植物学大会走进市民,让市民了解并参与进来。
500市民仙湖展开“植物大战”
你认得“鸡蛋花”吗?那么“散尾葵”、“池杉”呢?2016年9月17日上午,多地联动科普活动深圳会场设在仙湖植物园,植物定向挑战赛是当天的主打活动。500名参赛市民在植物园里“按图索骥”,寻找30种植物,并在参赛卡上盖章。一时间植物园里出现了大批奔跑的身影,气氛热烈。
市民在仙湖植物园参与植物缤纷染活动。
仙湖植物园选取了30种植物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制作成定向赛手册。手册包含国际植物学大会介绍、仙湖植物园信息介绍、比赛规则、每种植物的名称与性状特点介绍以及植物高清图片等内容。手册最后一页附集章卡,卡片的正面为定向路线图,背面为一张由三十格子组成的表格拼图,每个格子中写有植物的名称。
参赛者以小组形式参赛,以徒步或跑步方式,在路线规定的范围中找到悬挂有印章的植物,判断植物名称,将该植物上悬挂的印章盖于相对应的格子中。比赛将按照正确率和时间计算成绩。
每枚印章刻有一个文字,玄机就在这些文字章中,三十个印章盖满的话,将是这样的两句话:“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绿色创造未来。相约深圳2017年7月23日,不见不散”。
2016年9月17日的植物科普活动中,还有植物缤纷染活动,专业老师们邀请100名市民共同进行植物草木染活动,利用深圳生长的植物的叶、根、枝、花、草来作为植物染的原料,采取冷染、热染、拓染的形式,在丝巾上染出缤纷世界。
“多地联动科普活动”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联合北京植物学会、上海植物学会、云南省植物学会、陕西省植物学会,在北京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黑龙潭公园、西安植物园以及仙湖植物园9个单位组织开展。以“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让公众了解植物科学研究与公众的密切关系,帮助公众深刻理解珍惜植物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多场科普活动深受市民热捧
植物科学传播是国际植物学大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历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举办国和举办城市都试图更好地实现促进植物科学发展、培养植物科学新人、提升公众植物科学素养的大会使命。国际植物学大会不仅是世界植物科学家的大会,落户深圳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也将成为深圳市民了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科学知识的大会。
植物科学在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国际植物学大会是交流传播植物科学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好地动员全球各种群体和力量参与到应对全球性重大问题的行动中,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将在大会筹备期间举办系列科普活动,加大国际植物学大会的宣传力度。
本届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自成立以来,联手深圳本地植物学科研机构举办了数场面向市民的科普活动。例如,在仙湖植物园开展了大会宣传海报设计方案公众评选活动;2015年“国际植物日”期间,大会秘书处在深圳市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开启“魅力兰花之旅”,举办了“国际植物学大会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暨国际植物日纪念活动”,全面拉开了国际植物学大会科普活动的序幕。
随后,大会秘书处又在仙湖植物园开展了“茶科植物专题展”;在华大基因研究院举办了“走进基因科学”科普活动,探秘植物“遗传密码”;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举办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在仙湖植物园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了“秋海棠科植物专题展”“植物标本馆探秘”以及“博物馆奇妙夜”等系列科普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公众展示我国科学植物群体的研究内容与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公众对环境保护及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浓厚兴趣。
北京:
植物学互动小实验普及植物知识
北京活动现场,小游客在家认真听家长解说。
2016年9月17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多地联动之北京站科普系列活动在北京植物园及北京教学植物园拉开序幕。
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名誉主席洪德元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葛颂等均来到北京植物园科普馆,参加此次科普活动的开幕式。在活动开幕式仪式上,他们分别从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申办过程、植物科普宣传的意义等方面,向参与活动的北京市民进行讲解和宣传。
此次活动中,两家植物园举办了以海边有片红树林为主题的展览,紧扣“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进行科学宣传,跟深圳沿海生态环境相呼应。展览配以公众参与的动手小实验及植物园识别植物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的兴趣。
动手小实验选取了3-5种常见植物,2至3个植物学科学互动小实验,叶绿素提取等,向小朋友传播植物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对植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
此外,还举办了两场专家社会大讲堂活动,一次面向成人公众,一次面向家庭,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公众,普及国际植物学大会知识及植物学知识。在每个专题报告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公众,分成2-4组,由植物专家进行植物园植物识别讲解。
活动前期,通过植物园微信、微博端口进行网络宣传并报名,近2000北京市民通过提前报名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
上海:
邀请市民踏上芳香植物之旅
上海辰山植物园举办芳香植物识别活动。
在上海, 2016年9月17日上午9点半,上海市植物学会联合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了以“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其中,上海植物园举办了两场精彩的植物学讲座,以及2016上海市植物科技摄影比赛颁奖仪式,120余名植物学爱好者等参加了活动。活动当天,上海植物园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第二军医大学秦路平教授为听众们带来了题为《植物药(中药)与健康的创新和实践》的讲座。秦教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药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第二场讲座由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园林植物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张教授从园林植物概述、园林植物分类与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城市应用及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园林植物对城市的景观、生态、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讲座后,两位教授还分别回答了听众们的现场提问,让不少市民游客有了近距离与植物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上海辰山植物园则面向公众举办了一场富有辰山特色的以芳香植物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包括主题讲座、趣味竞赛以及闻香辨植物等趣味活动,受到当天入园游客及辰山官方微博、微信新老粉丝的喜爱。
在植物园1号门科普教室,辰山知名科普作家刘夙博士一场题为《芳香植物之旅》的科普讲座,为大家分别讲述了芳香植物的类群、生活中常见的香料种类,并重点介绍和推荐了10种值得家庭种植且芳香有益的香草植物,如迷迭香、罗勒、柠檬香茅等。这些关于香草植物背后的逸闻趣事,经刘博士娓娓道来,既富含科学道理,又生动有趣,获得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讲座结束后,还分组进行了一场芳香植物识别竞赛,让大家通过详细观察和触摸后辨别种类,最后由辰山植物园科普人员当场讲解加深印象。当天13时至15时,在植物园2号门游客服务中心,由辰山植物园科普部组织了开放性参与的“闻香辨植物”趣味活动,凡入园游客均可以参与,只要认出3种现场展示的芳香植物便可得到奖励——当场制作的香囊。
西安:
市民与植物专家面对面亲密互动
由陕西省植物学会承办的多地联动科普活动(西安站)于2016年9月17日在西安植物园举行。本次西安站科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走进聪慧的植物”主题演讲、“王莲的结构及特点”现场讲解、植物知识有奖竞猜、“植物与健康”知识问答、植物“疯情”漫画展、“植物智慧”漫画展、“水生植物”摄影展、“美妙的甲虫世界”图片展以及植物科普长廊等。
猪笼草会设计甜蜜的陷阱吸引昆虫,蒲公英随风飘散随遇而安繁衍后代,荷花通过叶面微小的凹凸才能出淤泥而不染……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解,不但使人们了解了植物的生存技能,同时也令听者深思,从植物身上获得哲学启迪。
活动中,通过对王莲叶子构造的观察,植物园研究员向人们解释了王莲叶子承重的原因,并现场让小孩坐在王莲叶子上,一览植物的神奇力量。
本次活动共展出各种科普展板、摄影作品等近400件,如科普长廊内展出各种科普知识170余件,展出植物“疯情”漫画30余幅,展出“水生植物”摄影作品40余件;展出“奇妙的甲虫”图片100余幅。
本次活动结合西安植物园的秋季花展活动,还特别设立了“植物与健康”知识问答环节,设立4个咨询台,邀请植物专家现场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种植物知识,通过专家与听众面对面的交谈,解答了家庭养花、庭院绿化、健康饮食以及菊花栽培等实际问题。现场的趣味植物知识问答和体验环节引得众多市民与孩子纷纷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活动当天正直全国科普日,西安植物园(翠华路园区)面向市民全天开放,累计入园人数8000余人。其中,80个家庭代表以及各大学学生代表等共计600余人直接参与了此次科普活动。
昆明:
品舌尖植物探秘植物与饮食文化
昆明植物研究所举办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饮食文化沙龙。
2016年9月17日,由云南省植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联合主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多地联动科普活动之“绿色创造未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如期举办,本次科普活动围绕“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饮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共吸引了近百位爱好者参与其中。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上官法智博士,为各位参会人员开展了以“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饮食文化”为题的科普讲座,他从植物与进化、植物与文化等方面为大家阐述了植物的多样性与人类息息相关,甚至深深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与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样造就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紧接着讲座,又开展了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饮食文化沙龙,活动邀请了12位植物学老师与大家互动交流,并准备了60余种植物和植物特色食品让与会人员现场感受和认识,体会不一样的植物文化。
例如,价比黄金的藏红花、制作咖喱的姜黄、古埃及文明的美食鹰嘴豆、滇南美食文化代表植物的各种野菜野果香料,还有黑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的各种茶叶,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种香草茶和药茶等等。同时通过展板提供了近百张与植物息息相关的植被、植物科学知识。
通过这种独特的科普方式,让活动参与者既能近距离地感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又能更深层次理解和认识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以及与植物的关系。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