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语境之中,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由深圳美术馆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提供支持的相聚热土系列展之 “关系—— 2021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于8月4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主题鲜明,特邀艺术家王叶子、余加、应天齐、李政德、李景湖、陈劼、杨光、黄一山、姚明峰、戴耘10位艺术家,参展作品40余件(套)。
参展艺术家、嘉宾合影
展览共分为“似是而非”、“看却看不见”和“本来无一物”三个展览单元,从架上绘画到装置作品,从传统的创作材料到现成品的“组合”和重构,通过丰富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在全球化语境中,当代人自然观的转变。
李政德 《图层系列:城市3》112.5 ×200cm 微喷 2020
戴耘《再造——操场》56cm × 49cm × 25cm 水泥、建筑废料、现成品 2019
作为资深艺术评论家,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游江一直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推进。他认为,艺术是认知和观察世界的一种视角。“当代艺术家的实践,有些时候就是要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和经验,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框架。艺术家通过对一定对象的艺术化处理,将那些文化和精神的承载物通过‘有意味的形式’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
李景湖 《陪伴》局部 尺寸可变 马赛克 2021
黄一山《拥抱》 155×110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谈及此次展览的主题“关系”,此次展览的另一位策展人孙粹阐述,本次展览聚焦“关系”这一主题,邀请10位当代艺术家对主题进行回应,从艺术家的个体经验出发,通过选择各自不同的艺术媒介以此表达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以及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尤其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与哲思。同时,他们用创作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世界与自我关系的窗口。
姚明峰《参照系》100cm × 62cm 收藏级喷印、铝塑板、亚克力 2020
杨光《新景观2016》局部 尺寸可变 装置 2016
材料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媒介。此次展览展出的材料十分日常,比如砖、马赛克、混凝土、金属、电线、塑料等等都是我们容易见到材料参展艺术家们的。据介绍,此次的创作材料来自于我们的城市,作品内容取材于日常的生活,这些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精心组织的艺术材料和语言。
王叶子《约等于兵马俑》57cm × 43cm × 7cm 装置 2018-2019
游江认为,这些来自于日常的材料,在艺术家的转译下,不仅超越其自身的物性,而且强化了其自身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独特性,艺术家让这些积淀着真实的本土经验的“材料”,从“背景”转向了“前景”,让原本不可见的经验获得了一种“可见性”,成为可感知的审美对象。
应天齐《众声之声》局部 装置 2021年
正如游江所言:点线面是艺术构成的要素,也是认知世界的一个系统。通过创造性的转换,艺术家在作品中让“物”与人、“物”与空间"、“物"与材料之间进行对话并传递出丰富的意义。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多样的视角和艺术表达不仅拓展了人们认知世界的维度,也从一定角度加深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策展人游江在介绍作品
参展艺术家李景湖的作品《陪伴》以及《彩虹Ⅱ》的材料非常简单。他告诉记者,这些材料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就是日常所见的塑料和马赛克,他希望通过材料表达他的艺术理念和想法,表达他对个体生命以及积极向上生命的关怀。
艺术家李景湖在介绍作品
据介绍,“相聚热土”系列项目是深圳美术馆关注青年艺术、当代艺术的一个常设项目,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下,自2009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术性的展览活动,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该项目每一届以学术主题展的方式,从本土艺术家出发,邀请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参展,力求展现当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成果。如“相聚热土——2009 深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相聚热土——2013 深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温度——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透镜——2017 中国当代艺术展”“法模·心范——201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等。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至8月22日。除此之外,展览还举行了座谈会,艺术家与策展人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艺术主张。
(原题《看日常材料如何表达深刻主题!“关系—— 2021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呈现观看世界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