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国门的守卫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还是助力深圳外贸发展的服务者,更是深圳普法的践行者。
没错,他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以下简称“深圳海关”)。那深圳海关是如何开展普法工作的呢?请大家跟普法君的脚步,我们一起去看看!
深圳海关业务量大,门类齐全,是全国监管任务最繁重的海关之一。据介绍,该单位2019年监管进出口贸易值约占全国16%,进出境人员约占全国36%,进出境运输工具约占全国36%,征收税款约占全国9%。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深圳海关坚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验放了占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防疫物资,使深圳口岸成为抗击疫情的“供血大动脉”;同时,落实“六稳”“六保”部署,精准施策,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措施90多条,助力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率先实现正增长,连续28年出口位居全国首位。
繁重的监管任务不仅对深圳海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出了高要求,也对精准普法实效普法提出了高标准。对此,深圳海关立足关区实践,对内抓制度、抓目标、抓责任,不断提升全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对外聚焦疫情防控、新法新规和社会热点,着力打造特色普法品牌,构建普法大格局,促进普法工作全面发展。
“四个坚持”统领海关普法全局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法工作,深圳海关也始终坚持着下面四个方面:
一是在普法方向上坚持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在普法理念上坚持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
三是在普法目标上坚持营造尊法守法法治氛围;
四是在普法方式上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结合。
“四有架构”提升海关普法效能
为了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提高法治宣传的渗透力,深圳海关依靠着“四大法宝”开展了工作。
一是工作有“章法”。深圳海关通过召开年度法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深圳海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方案》,推动普法责任落实到岗、普法任务落实到人。
二是队伍有“梯队”。深圳海关在7个隶属海关设立法规科,并在职能部门和其他隶属海关设立法制联络员,与法规处形成“三位一体”的普法队伍体系。同时,该单位还选拔出了48名爱岗敬业、授课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普法讲师团。
三是干部有“内功”。“关键少数”带头学,深圳海关每年中心组法治专题学习不少于2次。
重点法律全员学,该单位将《宪法》《民法典》《出口管制法》等重点法律纳入全员培训方案,举办普法培训上百次,人均每年学法不少于50学时。
一线关员多样学,开辟网站学法专栏,下发“法律学习包”,举办“模拟法庭”,2020年全关共开展“以案说法”“模拟法庭”活动16次,组织行政诉讼庭审旁听80余次。
四是宣传有“品牌”。开展“一关一品”普法品牌建设, “深关说法”“海关答人”“春雨法律工作室”等一批特色普法品牌逐步成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普法活动,讲述基层法治故事,营造出良好法治文化氛围。
“四字标准”发出海关普法强音
为了持续推动精准普法、嵌入普法和立体普法,深圳海关在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还围绕着四个“字”奏出普法最强音。
一是防疫普法同行,突出一个“快”字。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深圳海关围绕《国境卫生检疫法》《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开展大规模普法宣传,提醒广大进出境人员如实准确完整申报健康状况。
在新冠疫情外防输入最吃劲的时候,该单位及时总结关区粤港两地司机不配合疫情防控违法案例,以反面实例提升普法影响力度。开通防疫物资通关24小时咨询热线,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法律服务。
二是执法普法同步,体现一个“准”字。
2020年,深圳海关严厉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防疫物资和疫苗非法出境,重点治理“水客”走私、涉枪涉毒走私,通过一系列的典型案件亮出“国门利剑”;
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物种入侵,截获数百种万余次的有害生物,确保国门生物安全;开展“龙腾”“净网”“蓝网”等知识产权边境保护专项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销毁大批假冒侵权产品,彰显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决心。
另一方面,海关行政执法依据包括7部法律、23部行政法规、180部海关规章,深圳海关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与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普法同步推进,引领社会大众关注国门安全、遵循进出境法律法规,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是内外合规并重,实现一个“变”字。2020年,深圳海关认真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帮扶进出口企业开展合规管理。
通过落实“优企计划”,深圳海关对507家重点企业开展合规辅导,建立企业协调员点对点沟通机制,快速解决企业各类疑难诉求3500个;丰富AEO高级认证企业通关便利化措施清单,推出7大类30个便利措施,培育新增 AEO高级认证企业53家,为历年之最。
与此同时,深圳海关结合国际贸易特性,加强对域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研究论证,探索从国际法规的“被动遵从者”向“参与制定者”的转变,在无人机、医疗器械、石油化工产品等领域有效协助相关行业破解国外技贸措施壁垒阻碍,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合规“出海”保驾护航,其中针对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提出的应对措施,被评为深圳市2020年“十大法治事件”。
四是履职普法并举,做到一个“全”字。深圳海关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活动,畅通“开门立法”渠道。2020年,该单位两次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司法部调研组就《国境卫生检疫法》开展的修法调研,反馈25条来自基层的意见建议。
同时,深圳海关注重落实信息公开,实行嵌入性普法、过程性说理,使执法成为最好的普法。
此外,深圳海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应诉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公民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
“四项工程”开创海关普法新格局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的同时,深圳海关也不忘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四项工程”扩大海关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创海关普法新格局。
一是以点带面,创建海关特色“普法基地”。
据悉,在建设普法阵地方面,深圳海关精心打造“深圳外来有害生物安全教育基地”“深圳海关企业规范管理示范基地暨稽查核查实训示范基地”和“AEO高级认证实训基地”三个普法基地。
二是发挥优势,坚守国门一线“普法阵地”。
深圳海关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日、知识产权保护日、8.8海关法治宣传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普法节点,组织专题普法宣传活动。据统计,该单位2020年发放宣传手册3.2万份。
三是紧跟时代,拓展线上线下“普法频道”。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深圳海关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举行各层次的政策法律宣讲活动近百场。
同时,该单位还认真做好深圳海关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公告栏的维护更新,大力宣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总署规章,也加强了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宣传力度,2020年发布海关宣传稿件2100余篇。
与此同时,该单位也依托“深青小筑”“深圳海关12360”等微信公众号,围绕野生动物保护、海关查获走私案例等法律热点,发布宣传普法文章800多篇次。
四是合作共享,打造关地互融“普法平台”。
深圳海关注重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普法合作,以“生物安全法”实施为契机,录制“国门生物安全一堂课”,课程推送覆盖至全市717所中小学,受众学生达147万人次。
原创海关普法广告、国门生物安全宣传视频,在地铁、公交、机场及公共场所电子大屏滚动播放。
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宣传活动38场次;选派人员参加省司法厅民法典大型演讲比赛和普法活动,获优秀选手奖。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