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论坛 | 共享单车来了,电单车载客少了

记者 林捷兴/文 刘羽洁/图
2016-12-22 16:18
摘要

今年10月份以来,mobiker、ofo等网约单车大量涌入深圳市场,有效解决公共交通接驳和市民短途出行的需求,不过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占道停放、人为破坏等问题。

今年10月份以来,mobiker、ofo等网约单车大量涌入深圳市场,网约单车由于扫码解锁、随骑随停的便捷操作受市民青睐,有效解决公共交通接驳和市民短途出行的需求,不过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占道停放、人为破坏等问题。本期论坛就此讨论——

LYJpic-6504

主持人:刘丽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宾:

王 江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上图右三)

雷新平 广东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上图左一)

滕 飞 摩拜单车深圳城市总经理(上图右二)

汪祥瑞 安全专家、网约单车用户(上图左二)

罗若瑜 深圳大学学生(上图右一)

论坛传真:

针对市民关注的乱停放等问题,网约单车企业回应表示已有制定相关规则处理不文明用车行为,同时建议增设公共停放区域引导用户有序停放。论坛现场有嘉宾提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条例规范网约单车市场,同时完善深圳的自行车慢行系统配套。

随着网约单车的风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以往的电动车载客的老大难问题也减少了。嘉宾倡议市民绿色出行,共同构建城市新交通文化。

共享单车算不算公共物品?在公共交通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王江:共享自行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投资人可能不是政府,但是带有公共属性。只要是向公众提供运输服务的工具,都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的系列之内。整个城市交通是一个综合多环节的联合作业体系,这类自行车扮演的角色是最后一公里的接驳行驶,满足出行需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实深圳2008年就推出公共自行车的概念,不过由于,那网约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比有什么样的感受体验?看看年龄最大的网约单车用户汪先生怎么说——

LYJpic-6418

汪祥瑞:我家在福田区和南山区的交界位置,如果按公共自行车的系统,福田区南山区隔条马路就不能互相还车;还有就是我诚心诚意去注册,但当时给我的回复是“不符合条件”,因为年龄超过了70岁,骑自行车还规定年龄,让人感觉带有一些歧视,过度保护。这次网约单车是“互联网+”的成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如原特区外一些地区虽有穿梭巴士,但发车时间线路不一定满足所有人,还有就是反响非常大的电动车载客问题。这是个老大难问题,政府想尽办法但地铁口载客依旧存在,这次网约单车是帮了政府的大忙,我在宝安区固戍地铁站,专门问了常年载客的人,他说现在载客数下降到原来的两三成。拿5块钱去坐一次摩的,还是自己花一块钱骑车,哪个好我想毋庸置疑,市民自己会做出决定,这就是市场。从交通安全的角度来说,减少电动车载客可能使道路安全有好转。

王江:深圳制定的总体的交通规划,是以轨道交通为主干,以城市公交为网络,以出租车和私家车为补充,然后以慢行系统为延伸。自行车属于慢行系统,现在一方面要对自行车车道的延伸进行完善,一方面要认识到社区微巴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是按线路行走,不方便,而自行车能解决这个问题,它的作用是巴士、的士无法替代的。

看,市民嘉宾都给网约单车点赞!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就这样被化解了,确实网约单车很便利,扫码解锁、随骑随停,不过“随骑随停”下“随意停放”的乱像也出现了,停在绿化带上、摆在道路中间,给城市公共场所的管理带来困扰。

图片来自深圳网友@-水木清风

图片来自深圳网友@-水木清风。

罗若瑜:针对网约单车,我觉得现在一个道路的问题,缺乏自行车专用道,另一个是乱停放,如果随意停放在道路外的话,对整个城市的美观有很大影响,另外有一些车停在绿化带上会造成一定破坏。

甚至还有市民给单车加了私锁,变相占为己用,也有用户按照单车停放位置去寻,却只见住宅楼不见单车,怀疑被人藏到家里去了……对于这些运营商是如何处置的呢?

滕飞:我们在用户一开始使用APP时就有弹窗进行教育,同时我们也有信用分体系,如果不遵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有规则。举个例子,有网友反馈说有人给网约单车上私锁,我们会对加私锁的用户进行惩罚,信用分扣至零分,如果他还想继续使用得花100块钱半小时,用经济手段进行惩罚。

刘丽华:那如果是停放到绿化带呢?是否能够监控到车子停在绿化带这样精确的结果吗?

滕飞:我们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通过GPS定位,后台数据如果显示这辆车好久没被人骑了或者定位异常的情况,会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去把车找出来了。另外我们也有一个举报违停的概念,也就是市民举报,我们在全国范围已经有了一千多名“城市猎人”,监督举报不文明用车。

LYJpic-6448

本期论坛结束的第二天,深圳市交警局与摩拜单车12月16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强摩拜共享单车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联合声明》,深圳市交警局将与摩拜单车共同研究制定《共享单车行车秩序规范》,交警部门接下来可能根据摩拜提供的数据,依照有关法律,对使用共享单车违法占用机动车的用户处以罚款等处罚。

处罚的手段有了,那深圳还需要完善哪些方面?

滕飞: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制定一个相对好的规范,比如说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划一些公共的停车区域,提示用户共享单车要往那里放。密集的区域如果有停放点会好一些,比如地铁口,如果单车停放堵塞地铁口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是非密集的区域,可能更多地划一些小的区域,先告诉他们该往哪里放,引导很重要。

政府又该如何做?

雷新平:深圳2008年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推出公共自行车,这一点应该给政府点赞,当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有些做得不到位。现在这块市场进入这么多家企业,政府应该让市场公平去竞争,政府第一要支持,第二要引导,第三要协调,比如协调道路规划设计等,同时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强制性的规范,出台相应条例来规范这个行业。

本期论坛结束后12月20日有国内媒体报道,上海市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上海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来规范公共自行车的管理。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也已组织部分单车企业,着手制定统一的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预计最快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王江:我觉得在公共资源方面,一定要有限度的竞争,也就是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两只手都要有,如果完全放开的话,最后可能就走向了快的滴滴网约车那样的路子。

LYJpic-6472

网约单车运营者毕竟是企业,要考虑经济利益,人流不密集的地方可能投放的单车少,没法满足需求,该如何做?

王江:满足偏远地区出行的需求,按国际惯例一般都是政府在做兜底工作,这些可能有出现百分之十几的亏损率,但政府会给予补贴。就算不是国营企业去做,政府也可以考虑补贴或鼓励这些企业去做,毕竟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不要小看这个,它实际上是不仅是一个变革,而且还是健身、娱乐、无污染。

其他建议:

罗若瑜:政府作为一个引导者,现在有5家企业在做,我觉得应该进行一个统一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网约自行车的平台,现在5个企业都有APP,对于使用者来说有一定的不方便。我有很多同学反映说,会出现我看到车但是没有对应APP用不了的情况。

汪祥瑞:我认为对网约单车还要从文化层面来考虑,构建我们的交通新文化,现在深圳堵车的情况非常严重,七点出门北环路就堵得不得了。我们每个人现在也逐步知道要绿色出行,像我的车六年才开了4万公里,我尽可能用公共交通,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绿色出行当作文化、荣耀,城市面貌也将大为改观、增添风采。

编辑 Darren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