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科文献出版社承办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举行。该发布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地新社会阶层收入高,其中家庭总收入上海最高。不过,三地新社会阶层中64.7%认为其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
蓝皮书指出,新社会阶层的高收入、高消费特征明显。从个人收入来看,新社会阶层在过去一年的平均收入达到166403元,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75184元,是其2.21倍;而在家庭收入层面上,新社会阶层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均值达到288826元,是社会平均收入147573元的1.96倍。
调查显示,新社会阶层生活品位独特,娱乐休闲方式多样化。72.4%的受访者每年在国内自费旅游,31%的每年自费出国旅游。81.1%表示过去一年至少阅读过一本书,最多阅读量达到200本,他们偏好人文社科艺术方面和中外经典名著或小说。还有55.2%的人表示会去现欣赏音乐,最欢迎流行音乐。93.1%表示会参加运动,参与率最高的是跑步、散步和羽毛球。
蓝皮书同时指出,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地新社会阶层收入高,不过其收入呈现巨大差异化现象。从家庭总收入来看,居住在上海的新社会阶层的收入达到369131元,为三地最高;北京次之,为259978元;广州最少,为201772元。在工资性收入方面也呈现类似的特征。而在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方面,广州的新社会阶层的收入在三地中排名均为第一,达到38447元。蓝皮书认为,这可能与广州的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更强、重商氛围浓厚、有更多的人从事经营活动和财产性活动有关。
数据还显示,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消费能力很强,过去一年家庭总支出平均数达到131459元,而三地居民平均家庭总支出为76734元,新社会阶层家庭的支出总额是社会平均水平的1.71倍。
不过,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中只有30.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家庭属于“中产阶层”,64.7%认为其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另有4.8%表示不清楚。认为个人属于“中产阶层”的新社会阶层的占比更低,仅占27%,69.5%认为自己不属于“中产阶层”。具体原因来看,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层面,新社会阶层都认为收入水平、资产总量和消费水平不够是其达不到“中产阶层”的主要原因。
三地新社会阶层以自主择业为主要就业渠道,占61.1%,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以单位中的工薪收入者为主。其中,超过六成的在民企就业,受聘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技术人员及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比例达73.8%。不过三地新社会阶层就业稳定性较低,工作变动较频繁。三地有53%的人表示工作以来换过工作单位,社会总体这一比例仅占37.8%。而且有19.5%的受访者打算未来2年内找一分新工作或创业,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15.4%。
而且他们大多工作强度较大,生活节奏较快,家庭生活时间较少。北上广三地新社会阶层工作日中用于工作或学习的时间达7.76小时,远高于社会平均值5.9小时,非工作日也略高于社会平均状况。其工作日用于家务的时间为64.26分钟,低于社会均值的82.37分钟,非工作日家务时间为88。74分钟,远低于社会均值的102.51分钟。
读特新闻+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占37.4%
12月21日,在京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所占比重为37.4%。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出现新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明显下降。2016年1至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3%,城镇居民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倍,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倍。同时结合历年数据来看,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持续微幅下调。
他表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从社会阶层结构来说,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如果把家庭人均收入在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75%以下、75%至125%、125%至200%和200%以上,分别作为界定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标准,利用该所2015年开展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低收入群体占39.9%,中低收入群体占18.9%,中高收入群体占18.5%,高收入群体占22.8%,若把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合并成中等收入群体,则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为37.4%。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