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鲁迅喜爱的俄罗斯作家果戈里也曾描述,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那大家觉得交通运输是城市的什么呢?
不少人称之为城市的血液,它不仅关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还连带着城市的发展。
那么,作为深圳交通运输的“店小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运输局”),又是如何开展普法工作的呢?快跟普法君一起来了解了解!
据介绍,为了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七五”普法以及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的部署,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
市交通运输局不断推动一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为深圳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健全普法机制
确保普法责任制落实到位
为了确保“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分别用“三个保障”开展工作。
首先是普法工作组织机构有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建立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岗位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办公室成员。同时,该小组由该局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该局法规处;办公室主任由法规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法规处全体人员和各单位法务主管。这一举措在该局内部构建了架构清晰的普法组织网络,保证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是普法规章制度有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印发了《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印发普法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普法工作指引》等文件。文件结合每年普法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及“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点,并向社会公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普法责任清单》,确保该局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再者是普法工作经费有保障。为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市交通运输局每年都安排专门的普法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宣传活动、举办各类法治培训、摄制相关普法视频、购置法律法规书籍等,做到专款专用。
法治培训
抓好干部职工普法教育
确保法治意识入脑入心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市交通运输局从五个方面入手,认真抓好干部职工普法教育。
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了“一把手”讲法制度,通过该局主要负责人讲法的方式,宣讲了《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十多部法律法规规章。
同时,该局将学法议题列入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范围,先后学习了《宪法》《民法典》《监察法》《国家安全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行政检查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实现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化、常态化。
抓好局内公职人员法治教育
提高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对于国家机关单位而言,是一项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功课”。为此,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了各项公职人员法治教育活动。
一是系统开展法治人员业务培训。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近三年来,分别组织各单位法务主管赴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
二是积极组织公职人员参与学法考试。市交通运输局依托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每年组织局内公职人员学法考法,学考率在深圳市名列前茅。
三是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据悉,该局每年会邀请法官学者为执法人员授课,并自创执法人员年度学法考试,切实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
执法人员法治考试
执法人员法治培训
四是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该局曾邀请李洪雷教授、贾东明教授、宋旭光博士等专家学者多次举办专题讲座,主要宣贯了《宪法》《民法典》《保守国家秘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子商务法》《侵权责任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等一批重点法律,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
五是开展“送法律好书”活动。为拓展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七五”普法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共购买《政法笔记》《法治中国》等各类法律书籍5000余本,向广大干部职工发放。
六是编印交通运输法规指导和依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针对日常行政、行业管理的热点、难点、焦点法律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积极编印《交通运输法规指导》《依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法律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该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防范法律风险。
截至目前,该局共编印了法规指导13期、典型案例评析8期。
七是开展各项评查通报。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合同抽查通报、复议诉讼案件办理情况通报等,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纠正,进一步提升该局工作质量。
八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及执法技能比赛。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已成功举办九届“法治交通”法律知识竞赛和六届执法技能比赛。
“法治交通”法律知识竞赛
其中,2019年,该局在第三届广东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参赛选手包揽了三项个人一等奖,该局已连续三届获得团体第一名。
加强党章、党内法规学习教育
为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交通运输局加强了党章、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
据悉,该局深入学习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同时,各支部定期集中组织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建立健全公职律师制度
公职律师是依法治国的新生力量,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在实践中公职律师制度还存有部分需要完善的空间。因此,为健全公职律师制度,市交通运输局印发了《公职律师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指引》《法律审查工作制度》《复议诉讼办理工作规定》《合同管理办法》等法治工作制度,以推动该局依法行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据介绍,该局曾于2018年在全市率先取得公职律师试点资格,局内的3名公职律师均取得公职律师执业证。目前,该局公职律师队伍已扩充至10人,为提高复议诉讼应对水平、建设一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行政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
为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增强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意识,实现人民群众“告官见官”诉求,市交通运输局贯彻落实了行政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的制度。
该局通过印发《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复议诉讼办理工作规定》《市交通运输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出庭应诉及旁听庭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行政诉讼必须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及相关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将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打造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堂,切实提升旁听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七五”普法期间,该局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每年不低于10宗。
多角度多层次
积极开展社会普法宣传
在社会普法宣传工作方面,市交通运输局采用“四个维度”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普法教育。
坚持在立法和执法中普法
据市交通运输局统计,近年来,该局已开展了50份法律文件的政策解读工作。同时,该局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工作制度。此外,该局还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工作中宣传行业法规,提高行业人员的法治意识。
开展从业人员普法培训
法务人员培训
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在“七五”普法期间,共开展了从业人员普法培训讲座300多场,培训各类从业人员411993人次,帮助行业从业人员掌握安全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助力行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利用交通资源开展社会普法
“七五”普法期间,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落实市普法办的部署,利用公交站台、地铁灯箱、交通工程工地围挡、邮轮母港、机场码头、汽车客运站、公交车显示屏、出租车车尾等设施,发布法治宣传公益广告。
累计张贴宣传了《宪法》、《民法典》、垃圾分类、反信息诈骗、举报非法集资等多批次宣传海报。
开展疫情防控公益普法宣传
疫情期间,为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编印《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点》,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交通卫生检查检疫、疫情防控应急运输等方面为全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同时,该局还充分利用蛇口邮轮母港、机场码头、汽车客运站的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疫情防控普法宣传视频。
此外,该局也利用公交车尾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该局已在全市4000余辆公交车尾部安装LED屏,并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有效提高了市民出行期间的疫情防控意识,也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增添加瓦”。
创新普法形式
确保普法领域全覆盖
在普法形式方面,市交通运输局推陈出新,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普法,在保证普法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同时,也用创新的表达方式,力求让普法信息通俗易懂,让市民群众喜闻乐见。
全面推进“互联网+普法”
为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新平台优势,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开通了“深圳交通”“深圳交通运输执法”微信公众号,并以这些平台为基础,开展“法律法规及解读”“执法监督”“安全春运”“治超执法”“驾校管理”“非法营运”“网约车管理”“公交文明出行”等专题普法,定期发布普法简讯。
同时,该局还在门户网站中将更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执法裁量标准,动态发布权责清单、监管信息、行政执法(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审批)、双随机等信息予以公开。
2020年,“深圳交通”微信公众号获评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十佳政务微信公众号”。“率先建立公共大巴专营制度”更是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
创新交通运输普法品牌
与此同时,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圳市的交通运输脉络作为普法主阵地,打造了一个个鲜活、新颖且别具特色的普法品牌。
首先是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该局采取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路政普法动漫等措施加强路政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保护路产路权意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2020年5月,该局联合南方都市报推出“星期四记路仪”栏目,在“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共获得85万阅读量,并有2篇10万+;在“深圳交通”微信公众号上共获得70万阅读量。
其次是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
该局针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高危行业的特点,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共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知识册2万余份,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设置各类展板、标语5千余处,确保安全生产宣教工作贯穿全年,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生产意识。
然后是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据介绍,该局在每年的9月22日世界无车日期间,结合公交、客运等行业实际,印制普法宣传资料,加大对驾驶员、乘务员、公交、客运站场管理人员等培训,加大行业法律知识的宣贯,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职业意识、服务意识。
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在开展以案释法工作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印发以案释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此推动以案释法工作常态化。同时,该局还建立了典型案例发布制度,通过“交通运输执法”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发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此外,该局还加强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定期收集、整理、编辑工作。据统计,“七五”普法期间,该局共编印了4期《以案释法指导案例》、51期《执法指引》、10期《样板化案例》。
加强《宪法》宣传
为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形成热潮,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使《宪法》融入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
一是邀请社科院教授作了“新时代新宪法”的《宪法》专题讲座,让干部职工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第五次《宪法》修正案精神实质,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二是组织开展“12.4”宪法公益广告宣传,在出租车尾部、公交中途站、地铁站、道路施工围挡等地方张贴《宪法》宣传海报。
三是摄制“宪法的维度”微视频,参加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活动。据悉,市交通运输局摄制的这一视频还被入选到学习强国APP,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范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组织开展“12·4”微信《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该局已连续3年在局微信公众号举办宪法知识竞赛活动,总参与人数达到5万余人。
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为了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民法典》。
首先是将《民法典》纳入普法责任清单。该局明确了承办处室、普法职责、宣传重点、普法对象、宣传时间、宣传方式等。
其次是进行《民法典》公益广告宣传投放。
该局在汽车客运站、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场站张贴了《民法典》宣传海报,同时在以上交通场站的电子显示屏等终端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公益广告。
然后是摄制《民法典》普法宣传视频。
该局将《民法典》中有关交通运输的条款与深圳市交通管理实际相结合,摄制了《民法典》普法宣传视频,在蛇口邮轮母港、机场码头、汽车客运站的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放。
最后是在深圳北站搭建展台开展《民法典》现场宣传活动。主要通过主题宣讲、有奖问答、法律咨询、播放相关宣传视频等方式宣传《民法典》。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