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患者都有下列疑问:“这样的检查和治疗有必要吗?”针对这样的疑问,医疗机构应该准确地、通俗易懂地给患者进行解释,告诉患者为什么有必要进行检查和治疗。如今,社会越来越需要这样的解释。以下我准备从癌症、心脏病、精神病症、检查、临终关怀等实例,来研究一下患者们对医疗的需求、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日本医疗方面的课题。
即将要到70岁的南野博(为保护个人隐私,这里用的是化名),一直在公司工作到退休,可是2013年却突然检查出得了胃癌。
检查结果是癌症,让南野很吃惊。可是更让他吃惊的是医院突然让他在指定时间去手术。“手术室现在没有空的时间进行手术,2周以后可以预约手术。”
2周后……医生还给南野解释了平常没听过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即使用“腹腔镜”对胃进行部分切除。可是不管南野怎么听,也是半懂不懂的。是不是好多癌症患者都经历过南野这样的恐惧?
首先,南野相信医生,不过在和家人商量如何治疗时,南野渐渐动摇了。
一方面正因为想方设法想要治好胃癌,才不能轻易做出决定。另一方面,却很难判断出检查和治疗的价值。南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日本平均每年有10万人罹患胃癌,胃癌是日本人得的最多的癌症。
虽说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可是对于平时几乎很少接触医疗信息的患者们来说,它却太难理解了。
医生对南野说“如果对治疗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咨询其他医生(第二医疗机构)”。也就是去其他医疗机构,听听另一个医生的建议。
南野女儿事后这样说道:“去其他医疗机构,从好的方面说,是遵从患者的意愿,可是不好的一面是给外行的患者和家属增加了负担。按医生说的去治疗或许更轻松一些,但事实并不是那样”。把判断的权利推给了患者,更让患者苦恼。
南野和家人一边苦恼着,一边不得不开始学习什么是胃癌,如何治疗。
接着医生告诉了他们一般情况下治疗胃癌的方案,患者连初级内容都很难理解,更别提如何选择方案了。
首先,胃癌早期可以从口腔插进内视镜,也就是利用胃镜进行手术。利用内视镜的软管内的手术器械,切除病变部位、进行缝合等。
南野的情况是,病情已经恶化到不能用内视镜进行手术的阶段了。病变部位在胃黏膜上,还可以使用内视镜,如果癌症扩展到黏膜外侧,就需要开腹,从外侧切掉腹腔壁、胃壁。
南野需要选择用“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来切掉病变部位。
开腹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大幅度切开腹部,把有癌症的胃切除掉。一般都认为这种方法比较可靠。
而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大幅度切开腹部,只需要切个孔,把手术器械插进去进行手术。用细长的器械切掉病变部位,进行缝合。腹腔壁切除范围小,病痛小,术后恢复快。
此外,在进行胃癌切除手术前,还需要选择切除的胃的大小范围。选择项有“全切”和“部分切除”。全切的话,完全剔除癌症,可靠性比较高,部分切除的话,术后可以保留胃的功能,营养吸收较好。
全切还是部分切除要看癌症的发展程度,需要医生准确判断癌症的发展。要准确判断,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