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粮作为广州市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组织好“三夏”农机化生产,提高农机手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是确保水稻颗粒归仓、秋作物适时播种的关键所在。7月20日,广东省“弘科杯”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广州赛区)在从化区中塘村举办。此次技能大比武主要通过完成规定的作业面积的时间来评价机手作业效率,考核标准是作业损失率小于等于2.8%、收割后茎秆高度小于等于18厘米,最大程度节粮减损。参加大比武活动的10名农机手,都是前期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出来、来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能手。
比赛现场还组织了无人驾驶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现场作业演示,收割后参照“大比武”活动进行损失率检测,与人工驾驶机收损失率进行比对,以期进一步加强智能农机装备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引领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同时,现场同步开展水稻机械插秧育秧工作,演示育秧播种作业。
此次技能大比武广州赛区是广东省田间节粮减损实战大比武的压轴活动,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对于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做贡献,充分发挥机械化促进粮食增收减损作用,又好又快地完成夏收任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最终,来自从化区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冼卫平一举夺魁,唯一的女选手、来自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0后”沈笑芬获得第2名。
广州四大举措力促机收减损增效
今年广州市约17万亩早稻已开镰收获,大规模机收作业全面拉开序幕,为满足生产需要,全市“三夏”生产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5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880台以上,以确保水稻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努力实现夏收秋种同步进行,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为切实抓好今年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除了举办农机大比武活动,广州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围绕“提、培、抓、促”四项举措组织各区开展早稻机收减损工作,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助力水稻颗粒归仓。
一是提高减损意识。市区各级组织开展宣传引导、机手技术培训、农机质量监督等机收减损专题活动,发动农机推广骨干和农机化生产一线“土专家”,围绕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益、加强田间作业管理、提高机手减损意识和规范作业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机手的质量意识、减损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培育发展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农机使用一线人才在推进农机化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挖掘服务于农机使用一线的优秀农民代表,今年共有10名代表获得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称号,广州市拥有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开展农机安全年检,悬挂横幅,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加大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开展执法检查,杜绝无牌、无证无年检的农机投入“三夏”作业市场。
四是促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装备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全市共有4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模式,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黄庆
(原标题《农机技能田间摆擂,节粮减损颗粒归仓!》)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林夕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