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防疫“主心骨”,马峦街道书记一个多月不离战场

读特记者 熊奇侠 张怀艳
2020-03-02 14:28
收录于专题:马峦街道
摘要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他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却毫不在意,只为交出一份应对疫情“大考”的合格“答卷”,他就是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他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却毫不在意,只为交出一份应对疫情“大考”的合格“答卷”,他就是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商澎涛对街道的工作数据、防控措施了如指掌,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成竹在胸,也对疫情过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探索形成“123456”工作法

采访一开始,商澎涛就向读特记者展示了马峦的防控地图,重点介绍了街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123456”工作法。

“1”即“一个引领”。大年初三,马峦街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总支,下设42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动员各级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防,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即“两张公示图”。一是街道全域实行网格化全围合管理,形成马峦街道防疫围合总图,标明围合区域、卡口位置,明确责任人;二是各居民小组和花园小区实行全封闭管控,公示防疫地图,标明居家隔离人员、高风险疫区籍人员位置,发布防疫信息,实现可视化管理。

“3”即“三人工作组”。严格落实社区、社康、民警3人工作组机制,对高风险疫区籍返深人员进行首次上门核查及解除隔离登记。并采取硬隔离硬管控、优保障优服务,对居家观察者生活物资保障到位,对居家观察者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消毒、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4”即“四包干体系”。街道实行处级干部包干社区,科级骨干包干居民小组、花园小区,居民小组干部包干居家观察对象,居民小组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党员志愿者、退伍军人等基层骨干包干高风险疫区籍未返深人员的“四包防控机制”,实现“包社包居(楼)包户包人”。

“5”即“五结合排查,五必须管控”。街道建立网格基础排查、交通防疫检查点检查、自主申报、物业及群众监督、大数据分析“五位一体”排查体系。对重点名单做到“五个必须”核查,一是社区、民警、社康、网格四人组必须上门,二是必须发放案例告知书和法律责任书,三是必须提供确切佐证无高风险疫区接触史,四是必须签订未接触疫情流行地人员承诺书,五是未返深人员必须点对点进行位置共享、视频确认。

“6”即“六个全覆盖宣传”。街道采取全面、立体、综合、多元方式,确保宣传、引领、发动覆盖到每一个居民小组、每一个小区、每一个经营场所、每一栋楼宇、每一个重点微信群、每一个居民,实现“六个全覆盖”。

早谋划、早行动,心中有数才不慌

当读特记者问起街道在防疫工作中有什么妙招时,商澎涛表示:“没有什么妙招,我们只是提前谋划、及早行动,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如何完成全围合是第一个难题。1月24日,马峦街道就提出对所有城中村和花园小区实施全围合。但当时几乎所有供应商都已经放假,所需物资很难及时到位。街道通过各种渠道,多方筹措物资,于1月27日开始实行全面围合施工,并在三天内基本完成。“由于面积大、情况复杂,实现全围合有不少困难。街道辖区面积43.86平方公里,包括28个居民小组、5个大型花园小区、10余个工业园区,而且还有插花地、道路切割等情况,但由于我们准备比较充分,所以在全区较早实现了全围合封闭。”商澎涛说。

如何实现闭环管控是第二个难题。“不怕百姓骂,只怕群众哭”,商澎涛反复向读特记者阐述他的工作理念。防疫工作开展之初,部分群众尤其是需要居家观察的人员对严格的管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阻挠辱骂工作人员。对于这种现象,街道也早就想好了对策,那就是以细致服务安定人心、赢得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对辖区高风险疫区籍人员的返深情况,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说起这项工作,商澎涛对相关的每个数据都一清二楚。

如何应对大量人员返深是第三个难题。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大量的人员集中返深,而且不少交通防疫检查点已经撤除,城中村和小区防疫检查面临的压力剧增。针对这一情况,马峦街道将关口前移,具体做法是承包辖区一家酒店作为温馨驿站,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临时居家观察场所,并免费为其提供核酸检测。通过这种方式,马峦街道既可以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又可以避免造成一人感染、整栋隔离的局面。

探索验证共建共治共享共防基层治理模式

春节前,马峦街道就筹备新设社区,即将花园小区和城中村分开管理,并组建了筹备小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筹建步伐,但筹备小组主动请战,以5个花园小区为整体开展疫情防控。按照党建引领下“一委一居三平台”的治理模式,即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社区党委、居委会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党群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花园小区疫情防控中,马峦街道还积极探索“OAO”(Online And Offline,线上线下)工作模式,即通过微信群线上征集群众诉求建议,现场线下解决具体问题,串联起各职能部门和业主,实现扁平化管理服务,实现群众诉求无死角高效反馈,收获了较高的群众满意度。

此外,马峦街道还探索推动城区管理物业化。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进行物业管理,实现智慧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治理新模式。商澎涛表示,这是一次社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防的有效尝试,将把这些做法逐步在街道全域推广。

多措并举,稳妥推进复工复产

硬核防疫走在前列,落实分级分区精准防控和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同样不落人后,马峦街道思想上从管控向引导、监管、服务相结合转变,举措上从备案审核向指导服务转变。街道建立了《马峦街道生产企业防控疫情措施清单》,细分为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四项复工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服务企业做好各项复工准备,并将“三小”场所分为优先类、严管类、禁止类,对涉及民生保障服务的场所协助其安全有序加快复工。

目前,做好社区小区与工厂工地的联防联控是商澎涛的重要关注点,“比如有的工厂要求员工先在社区居家观察14天,再去工厂封闭管理;有些工地的工人部分住在统一安排的宿舍,部分分散租住在附近的城中村,这些都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落实好各项联防联控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抓防疫和复工的同时,谋划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的土地征拆工作,把疫情对这个深圳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我们要全面总结防疫工作中的经验,比如城区物业化管理与花园小区的治理模式,这些积极探索和尝试,我们要不断完善,并逐步向全域推广。”说起将来的工作计划,商澎涛踌躇满志、干劲十足。

当记者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时,商澎涛有些不好意思的表示:“要带家人来马峦看看,一起去看个电影、吃个水煮鱼、到公园走走,好好感受我们曾经守护过的美丽家园,也算是弥补一下对家人的愧疚。”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熊奇侠 张怀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