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患者今日首批8人出院!深圳中医经验落地雷神山医院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李璇
2020-03-01 08:32
摘要

昨天,好消息传来,经过10天的治疗,深圳中医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治的24名患者中,今天将有首批8名患者出院


在雷神山医院病区,刘禹翔为患者针灸治疗。(图片由深圳中医医疗队提供)

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深圳中医就曾立下大功。当年街知巷闻的“防感汤”,不仅帮助市民抵抗病毒,而且暖暖的汤药也驱散人们内心的恐慌。

17年后,深圳中医再次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低调的中医人,在隔离病房里,默默地用疗效说话,在此次战疫中再立新功。

2月29日,好消息传来,经过10天的治疗,深圳中医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治的24名患者中,3月1日将有首批8名患者出院。

年三十中医专家组就进了三院

当年,中医药参与非典防治,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副作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借鉴当年抗非典的经验,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深圳从一开始就用上了中医药。

1月23日,深圳市卫健委从深圳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抽调了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科的12位经验丰富的主任中医师组成了第一批中医救治专家组,同时邀请了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组长暨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国医大师晁恩祥、广东省名中医高雪等担任顾问。

从1月24日(年三十)起,中医专家组就进驻了定点救治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每天与西医专家一起参与患者的日常诊疗、病例讨论、联合会诊、治疗方案制定及危重症病例抢救等工作,所有危重患者均由专家组组长亲自把脉诊查病人、专家组成员一起讨论辨证施治。

陈生在深圳市三院给患者把脉。

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生是深圳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这是一名参与过非典战役的老兵,经验丰富。

他告诉记者,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结合武汉和深圳两地均湿气较重的气候特点,再从深圳收治患者的临床观察来看,湿邪是此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

中医倡导“未病先防”。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为此,深圳市中医院根据深圳的时令节气先后发布了三版“防感汤”处方,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时扑灭“小火苗”。

中医也倡导“既病防变”。在临床实践中,深圳中医摸索出了一套新冠肺炎治疗的深圳经验,中医药及早介入,阻止病情加重。

中医药及早介入形成深圳经验

“有一位确诊患者,反复发烧,用过中药后,第二天我去查房,烧就退了,而且告诉我,祛湿后感觉身体一下子就轻了。还有一位重症患者,上了呼吸机,用了中药灌肠,一下子就排出1300毫升大便,大便一通,血压、心率就平稳了。”谈起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成效,陈生信心十足,“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早期中医药介入,可以尽早防止病情加重,越早用,效果越好。”

陈生告诉记者,中医专家组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对不同症型患者,摸索出了不同的协定方:轻症的患者,如果是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用“清肺方”;如果是以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用“健脾化湿方”。恢复期患者,如果是以乏力纳差口干为主要表现的,用“益气养阴通络方”;如果是以干咳、咽痒、少痰或无痰为主要表现的用“苏黄止咳方”。

“中医讲究顺势而为,在与病毒打仗‘攻城’时,要‘邪有退路’,也就是说,不是硬攻,而是开个‘城门’,通过通大便利小便,让邪能排出去,而不至于两败俱伤。”陈生说。

大便通了,胃口好了,恢复就快了。中西结合治疗,在市三医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着患者使用中药后主观症状的改善、生命体征的转趋良好,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中医并主动要求中医药治疗。

随着临床疗效的显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上的作用也得到了西医专家组的认可,邀请中医及早地介入重症病人和潜在重症病人的治疗。陈生告诉记者,对于重症患者,中医专家组实行个体化治疗。但是特别强调,在症状控制后,要及早辨证使用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药,防止出现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据悉,截至2月25日,中医药参与了市三医院95.6%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很多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吸收也明显加快。

国家局“点将”深圳中医驰援武汉

深圳中医的优异表现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大疫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点将”,让深圳选派25名中医医护人员与广东省中医院35名医护人员一起,组成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医疗救治工作。

深圳派出的这支队伍,是一支中医精锐部队,其中21人来自深圳市中医院,4人来自深圳各区中医院,涵盖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和护理学等专业。队长刘禹翔是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这位女将曾战过非典,今年2月初也曾与陈生在市三院并肩战过新冠肺炎病情,经验丰富。

2月20日,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正式接收病人。深圳中医医疗队负责病区一半的床位——24张病床的患者。首批收治的24名病人中,有11人入院时告病重,其中有3人高烧。

由于刘禹翔在市三医院参与了重症患者的治疗,因此对新冠肺炎的“狡猾”颇有体会:病人病情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然恶化了。因此,在接收病人时,深圳中医医疗队建立了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将高风险患者与低风险患者分别安置。对高风险患者,及早进行综合干预,阻止病情进展。在治疗期间,这种风险评估是病区的必修课,每天都在进行,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指引。

中医药“组合拳”迅速见效

深圳中医医疗队将在深圳的中医治疗经验带到了雷神山医院,并结合武汉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武汉的患者湿气普遍没有深圳的患者严重。但从温病发展过程来看,由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病人已进入中后期,除了个别急性期重症病人仍处在进展期。温病初期温化疏通,邪有出路,因为此次疫病以肺疫为主,病人大多有痰湿阻肺症状,特别是重症病人,整个治疗要重视宣肺、化痰,甚至涤痰豁痰;中后期重视扶正祛邪,兼顾活血通络,或养阴清热、健脾消食等。”刘禹翔说。

2月21日,医疗队对24位患者进行了第三次评估,四诊合参后给出初步治疗意见,下午患者就吃上了中药,第二天高烧的3名患者中就有2人退烧了。

深圳中医医疗队员在为患者做穴位贴敷。

在治疗中,深圳中医医疗队还加入了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诊疗。如对症状较重的患者,运用针灸疗法,针刺太溪穴、肺穴等,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胸憋气喘的症状。

病区里很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生病了更渴望关心。深圳中医医疗队的队员们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安抚他们的情绪。老年人长期卧床,出现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很高。医务人员会鼓励患者下床适当运动、多喝水。每天下午,病区给患者安排了活动时间。对于一些暂时不能下床的患者,医务人员还会教他们拍打操、坐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很受病人欢迎。

医疗队员在和患者一起锻炼。

深圳中医医疗队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特色突出的综合疗法,在治疗重症患者方面,成效进一步彰显。截至昨日,11位重症患者中,已有7人明显好转,停告病重医嘱。

刘禹翔笑言,很多重症的老人家“活”过来,那都是吃出来的。24床的老爷子,入院的第一天懒言少语,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心情很低落。据说,他已有10多天没有大便,衰竭到动不了。刘禹翔先用药扶正、健脾通便,让邪气有去路。然后按照综合疗法,医务人员不仅开方施药,还帮他配置营养餐。老爷子慢慢有了胃口,想吃饭了,营养跟上了,病情就开始有所好转。再去查房时,他头也不晕了,有了气力,不仅能从床上坐起身来,还能下地活动。

编辑 詹婉容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李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