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至7月18日。
一年过半,中国经济半年报已出炉。各方看深圳,不仅期待深圳经济半年报,更关注关系经济全盘的牛鼻子——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创新。
过去一周,深圳改革创新有哪些动作?交出怎样的答卷?小政的感受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实干处见真功。
| 改革攻坚再次吹响冲锋号
7月15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召开。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既是“国之大者”,也是“圳之要者”,中央擘画正是深圳所需。
自去年10月,中办、国办公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使命以来,《实施方案》和首批清单细化分解的122项具体改革任务有60项取得实质进展,首批清单的40个事项已经实现过半。
在我们党百年诞辰之际,在今年和实现首批清单事项“双过半”之际,深圳首次召开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并决定“十四五”期间每年以市委名义召开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每年遴选表彰一批在改革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表扬奖励和选用一批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宣示了深圳全力推进改革、锐意攻坚克难的决心,宣示了深圳以改革实绩诠释对党忠诚的决心。
说到底,这是向深圳广大干部的宣示,是告诉深圳的干部,身在改革之城当有改革之为,敢改革、会改革的“硬干部”在深圳会得到重用。“决不允许不改革”,这句给小政留下深刻印象的话,更是向不思改革的怠惰情绪当头棒喝。
改革开放走过万水千山,在国内已呈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之势。小政觉得,今天,改革名城已经不止一座、不限一隅。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在改革开放的“全国试验场”中必须谋求更大作为,这样才能担当好自身先行、示范、带动、引领的使命。
就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召开的同一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有专家表示,深圳、浦东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当好“双前锋”。前锋是冲在最前面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就是为深圳冲在改革开放最前列,再次吹响冲锋号、注入原动力。
| 迈向科技创新“无人之境”
过去一周,媒体详细解读了深圳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和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这两大奖项中的斩获及取得好成绩的秘诀。
小政看完媒体对深圳在两大奖项中表现突出的“揭秘”之后,有一个突出感受:深圳科技创新的实力,来自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耦合。
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等深圳企业,多次斩获中国专利金奖。用高精尖专利抢占全球市场制高点,成为一批深圳企业的“成功密码”。除了一批“巨无霸”企业外,还有大量“隐形冠军”屡屡产出高水平的小专利,小专利在这些“隐形冠军”企业中发挥了大作用,比如,首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的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已成为深圳创新生力军。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才是符合创新规律的现象。企业对市场需求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投入技术研发和生产。对政府来说,在创新方面的责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企业创新推出好政策、营造好环境。
深圳利好企业创新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浓缩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这是深圳近年来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的成果。
比如基础研究,近年来深圳不断优化完善基础研究科技计划体系,基础研究平台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不遗余力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研究;又如人才支撑,深圳这些年一直坚持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努力打造最优人才成长环境,迄今已初步建立起科研创新人才梯队,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全职院士61人,高层次人才超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15万人。
小政深深地感到,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再加上“最严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当前,深圳科技创新诸多领域正在挺进“科技无人区”。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梯次布局前沿技术创新,才能更好营造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平衡创新局面,进一步提升深圳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 改革创新终是惠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政府施加于改革创新的推动力,结出的必将是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福祉的硕果。
7月13日,记者从深圳市燃气集团获悉,在6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深圳“获得用水用气”指标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小政注意到,这些年来,深圳市燃气集团通过零跑腿、零资料、零费用、零审批的燃气报装“四零”服务,推进线下“一窗办理”和全程网上办理,实施审批告知承诺制,让工商用户享受到一流的燃气报装服务。数字化转型支撑的公共服务改革,让市场主体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过去一周,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深圳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试点学校以合理的价格,为小学生提供安全、饮食、休息等保障,既帮助家长解决“带娃”的难题,又能让小学生从繁重的校外培训中解脱出来。改革创新的举措,让许多家庭松了一口气。
7月13日晚,深圳“6·14”疫情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刘阿婆康复出院,至此“5·21”“6·14”两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的20例本地病例全部康复出院。小政了解到,这位日常生活很忙碌的“深圳奶奶”,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得到了一套创新方案的救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创新体现出了最大的价值。
永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奋进的深圳,扛着使命、承载期待。让责任的弓弦枕戈待旦,让驭势的豪情激荡心胸,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原标题《深圳一周 | 改革如快马扬鞭 创新抵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