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将更多考虑社区养老

2016-12-01 16:09
摘要

近年来,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

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于11月30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历经30余年,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家庭平均规模明显缩小,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持续上升。据推算,目前我国累计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达到8000万~1.1亿,且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分布在城市地区。

近年来,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

但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更早地步入,并且更长地经历着人生的“空巢”阶段生活,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为脆弱的家庭养老基础之上。成年独生子女间通婚比例的上升,与之相关的“四二一”家庭代际结构的增多,都将使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

绿皮书利用2015年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从家庭、社区获得的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居住安排、是否打算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意愿,以及社区养老设施与养老服务的供给等。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从家庭中获得了一定的家务等实际支持和情感慰藉,由于其大多处于低龄,健康状况较好,在家庭中仍属于主要“付出者”,为家庭成员提供照顾与支持,对家庭养老支持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第二,省会城市、二级城市和地级市社区养老设施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社区服务的使用率较低。省会城市养老设施覆盖率显著高于二级市,地级市养老设施覆盖率最低,在所有被调查的地级市社区中尚无老年餐桌服务。受个体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知晓情况的影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社区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使用率较低。

第三,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能较为理性地看待自身的养老问题,将来对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院均有一定的需求。多数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出了规划。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入住养老院、亲子同住或子女婚后住在父母家附近将是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居住安排的主流。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