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市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组主动作为,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加强物资统筹调配,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物资保障工作。
快速组织,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
疫情发生之后,市物资保障组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调支持企业增能、扩产、转产、全球采购,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为全市抗击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靠前指挥,推动重点物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伟中书记、如桂市长高度重视防控物资保障工作,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率队到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生产企业检查督导,协调解决物资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1月27日起,黄敏副市长多次率队赴深中海公司、稳健医疗公司、兴业卓辉、亿天净化公司、国桥实业公司、思科兴净化制品等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调研,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复工面临的招工、原材料等困难;率队赴东莞调研东莞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能情况,引进口罩生产线,为我市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保障,积极推动全市重点物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二)专班服务,深挖本地生产潜力。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黄敏现场指挥协调,辖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入驻我市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有效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加大产能发掘,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转产医用口罩、防具衣、体温测试仪。抓好原材料战略储备,部署龙华区政府代表市政府与国桥公司签订4亿只口罩原料协议,为我市口罩生产提供战略储备。抓好配套产业链,在服务好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同时,对其上游环节及配套企业167家全部列出清单,收集梳理有关困难和诉求情况,协调市防控指挥办要求各区落实属地责任,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配套材料短缺、人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有关企业尽快同步复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各环节。抓好重点品种关键项目,针对富士康、比亚迪等重点企业均成立由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专班,“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专人驻厂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链条的“管家式”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零件、原材料短缺,以及产品备案等问题,加快各重点项目转产、增产,预计3月底前富士康、比亚迪、三诺电子等重点企业产能均将达到100万只/日。截至2月23日,全市在产口罩生产企业11家,口罩产能达88.05万只/日,其中医用口罩31.28万只、民用口罩56.77万只。在产防护服企业1家,防护服产能达1000件/日。在产红外额温计生产企业6家,红外额温计产能达0.7万支/日。
(三)创新模式,加强防控物资采购力度。针对口罩等物资采购创新采取了“两个入口”、“两种类型”模式。“两个入口”就是对时限宽裕、价格合理的物资,指定国药一致代表市政府采购;对时限紧迫、价格过高、有一定风险的物资,转交海王星辰、南北药行、叮当快药、国大药房等大型药企对接谈判,以市场化原则采购并供应市场。“两种类型”就是对国药一致采购的物资,作为政府储备物资统筹调度;对药企自行采购的物资,指导分批分期供应深圳市场。同时,设立进口应急物资保障组,以“从快从多、应购尽购”为原则,发动电商平台、供应链企业、制造企业、行业协会等68家渠道商,挖掘全球进口货源,进口在途410万只口罩。全力协调深圳海关、深圳机场等单位保障海外物资准时入深。
(四)优化服务,加大防控物资研发生产技术支撑。
推出应急审批机制,出台相关文件,简化和加快备案手续,企业产品检验合格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应急备案。派出业务骨干跟进和辅导,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法规支持,提供加急检验等服务。组织指导我市14家新冠病毒试剂盒检测企业申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并派专人陪同企业到省局进行答辩,有力保障了我市诊断试剂盒生产供应。华大集团专门致函感谢我局快速完成产品注册上市审批工作。强化疫情期间计量监管和保障,迅速建立检测应急保障机制,对全市范围内的红外体温检测仪进行免费检定校准,检测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指导帮助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红外体温检测仪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编制《红外体温检测仪使用指引》等文件,为正确使用红外体温检测仪提供指引。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市检测院仅用一天时间顺利通过省级CMA(计量资质认证)评审,首次获得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检验检测资质;为各类消毒产品开展加急检测服务。市药检院安排技术骨干长期驻厂,建立快速检验通道,通宵加班帮助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测序系统尽快完成审批。
此外,深圳市相关重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坚持以大局为重,不计企业得失,快速复工复产。比如坪山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疫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动员员工放弃春节假期,竭尽全力组织员工加班加点,开足马力,全面恢复口罩生产,短短数日口罩日产量就从2万只快速稳定在22万只以上,充分体现了深圳企业的社会责任。
科学统筹,分级分类加大复工复产物资保障力度
在当前全市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状况下,市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全力做好救护、防控、保障等“三个一线”防疫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分级分类,加强物资统筹调配,全面助力我市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一)主动对接,突出做好重点行业领域物资保障。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群体等“四个重点”物资保障情况进行主动对接、全面摸查。针对企业存在的物资保障具体困难,研究制定了深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口罩分配工作方案,分行业、分领域重点投放,计划对市级396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次性提供145.53万只口罩,增加配备额温枪2万支,并根据复工及物资储备情况分批、分步追加保障,服务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面如期开工。研究推广红外线大型体温检测仪工作方案,科学、准确梳理重点区域人流密集点,引导在全市特别是机场、码头、客运站等推广红外线大型体温检测仪。同时,向全市11个区提供125万只口罩,解决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产业急需,帮扶企业顺利复产复工。
(二)科学统筹,分级分类加大防护物资保障力度。按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市、区两级政府分级分类保障的方式,加大企业复工复产物资保障力度。加强市级统筹安排,由市物资保障组会同工信、商务、住建、国资委、前海管理局等部门对全市“四个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保障,市主管部门要统筹做好地铁、建设工程、重点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等重点企业、项目物资需求管理;充分发挥区政府物资保障组作用,明确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防控物资的企业日常生产所需,由各区政府做好重点保障,提高企业复产复工率;规模以上企业复工所需,由相关企业通过社会采购筹集为主,各区政府、市物资保障组视物资库存情况做好适当补充支持;其他复工企业的日常需求由各企业自行筹集。组织研判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需求,协调市教育局做好各级各类学校复学防护物资准备。
(三)快速派发,防疫物资第一时间落到一线。结合各相关部门摸查防疫物资需求情况,市领导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确定方案、第一时间制作计划、第一时间上会签批、第一时间下达指令,做到当天物资分派下达不过夜,要求各部门、各区于物资下达后两天内分派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单位。首批保障市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145.53万只口罩,以及各区重点行业产业125万只口罩于2月20日完成分派,部分重点企业一线员工2月21日下午就已经用上。
(四)专组督办,力促防疫物资物尽其用。牵头成立市防疫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督查督办组,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采取书面抽查、实地抽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分组分批对各单位防疫物资的领用和分配情况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合理分配、规范领用,做到物尽其用。目前,督查督办组已经完成对福田区等13家单位口罩等防控物资的领用和分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项,督促各领用单位做到分类管理、明晰台账、突出重点、节约使用,督促各领用单位在物资调配过程中有计划的向救护一线、防控一线、保障一线倾斜。
(五)广泛发动,加大防护物资社会供给力度。指导海王星辰、南北药行等骨干药企多方筹集、有序供应。1月23日以来,已组织各大药企向市场供应口罩1409.9万只。结合近期返工潮和企业复工加快,社会民用口罩需求量大增的情况,市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组决定自2月22日起实行网上预约抽签送口罩,每人每天可以免费领取5个口罩,每两天总额提供20万个,逐步满足市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自2月26日起,将我市通过“摇号抽签+免费配送”方式,每两天向在深市民免费发放20万只口罩,扩大为每天免费发放20万只口罩,后续将视情况逐步增加。同时,福田、宝安等区也采取抽签方式加大辖区企业、市民的口罩供应力度。同时,允许出口转内销的合格产品投放市场,广泛动员全市各大连锁药店及单体药店、网购平台、大型商超加大供应口罩、洗手液、消毒液、酒精。对于免洗洗手液、75度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市场供应充足,引导市民自行采购。此外,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口罩违法行为,做好防控物资价格专项检查,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六)加强餐饮服务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服务。于2月26日向社会公布我市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分级明确防控要求,并就食材进货、人员管理、场所清洁消毒、聚集活动管控等做出具体指引。
落实“全国一盘棋”部署,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物资调用
在本地防控物资企业产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国一盘棋”的部署和要求,在做好我市物资保障的同时,提高政治站位,竭尽深圳所能,积极做好湖北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支持工作,服务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国务院物资保障组2月6日起已累计调用防护服2400套;同时从2月12日起调用口罩,已累计调用口罩113.94万只(其中N95口罩2.94万只)。省物资保障组累计调用口罩56万只、防护服4900套、测温计17500个。支援香港防控物资,2月24日起每天通过中联办向香港赠送口罩10万只,首批100万只。此外,还向广西百色河池、新疆喀什、贵州毕节等对口支援地区提供口罩3万只、测温计45个。
此外,全面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彰显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全面梳理近期上海市、浙江省、哈尔滨市、荆门市、湛江市、云浮市,以及省交通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单位来函协调防疫物资相关事宜,积极沟通对接各地市和有关单位部门的物资支持需求,专题研究支持方案,协调物资保障组相关组分批加快落实物资支持调拨工作。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