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和平战结合的原则,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于 2 月 19 日基本完工,可提供 1000 张病床。该项目用地面积约 6.8 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约 5.9 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区可供 100 名医护人员休息和办公。
▲市三院二期应急医院项目航拍全景
院区设置 5G在线远程医疗等系统
该项目于 1 月 29 日先行开展场地平整工作,1 月 31 日正式开工,2 月 19 日基本完工,实现了 20 天时间内,规划、设计、建成一座拥有千张床位的应急医院。针对项目工期紧、参建单位和人员多、信息传递难度大的问题,为快速、高质完成项目建设,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联合总包单位、设计单位和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准确传达到建设第一线。
▲接诊大厅门口
作为传染病型应急医院,项目按照"四区三通道"的高质量建设要求,在清洁与污染区域的划分上更加严格,清楚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四区。此外,院区还设置了更衣、卫生通过、隔离防护三个通道,降低交叉感染几率,保证医护工作人员安全。
▲护士站
此外,医院还设置 5G 在线远程医疗、医护对讲、高清视频监控、远程探视等系统。远程在线医疗系统利用 5G 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无延时综合传输,可迅速集成全球最优医疗资源;医护对讲系统减少医护人员进入病房的次数,实现了视频查房功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智能视频行为分析算法,实现行为的精准识别;远程探视系统可直观地实现远程沟通,减少探视者与患者正面接触的风险。
▲应急院区病房
20天高效高质量建成应急院区
项目采用总包单位牵头的" EPC+ 全过程工程咨询"建设模式,总包单位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为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ICU 病房
建设过程中,市建筑工务署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带领中建科工、重庆赛迪展现了超强的整合能力,采取按照工序分区域组织实施,分段分区域并行施工,实现快速、高效、高质量建设。其中,赛迪派出近 60 名设计咨询师与专业工程师紧跟项目进展,分片区全时段驻守现场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出上千条建设咨询意见,以保优化施工工序与项目效果。
▲患者通道
据悉,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隔离病房及配套用房,使用的插接式房屋箱体,具有制作周期短、现场安装快速、运输方便、组合灵活性高等优点。拼装完成的箱体采用"点菜式"按集装箱编号进场安装,共吊装 2554 套集装箱,在 2 月 12 日集装箱进场安装高峰期,实现了 10 小时进场 360 余个集装箱,当天 24 小时即安装就位 544 个集装箱。
▲医护缓冲间
项目开工 7 天后,即以极限速度完成 8.9 万平方米的场地清表、土方挖运、级配碎石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7 天内完成了现场 2554 个箱体的现场吊装任务及 1000 张床位的室内装饰及相应的室外管网及绿化施工,仅耗时 20 天,项目已基本完工。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