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55期【散文】王振文 | 老照片的故事
2016-11-15 22:06



老照片的故事

作者 王振文 朗诵 蓝予

5

前几天整理书架发现了一个蓝皮的老影集。哦,想起来了,是媳妇去年退休来深圳时特意带过来的。那是我的第一本影集,也可以说是我图说历史的开始。里面的照片主要是我参加工作后照的。

顺手翻了翻,几乎每一张都是珍贵的历史,都是一段难忘的故事。

4

比如这一张在文化宫的合影,是1971年11月18日照的。原由是工人文化宫和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宝鸡市宣传画学习班结业”照的纪念照。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在文化宫礼堂的西面,是借着冬日里夕阳的最后一缕灿烂拍摄的。摄影的是文化宫的摄影干事侯西安。此君后来成了宝鸡市职工摄影学会主席,宝鸡市摄影协会副主席。虽说很多年不见了,但他的作品一直留在了我的老影集里。

照片里人都是当时活跃在各个单位的画画的骨干,其中不乏大名鼎鼎者,也有一些初学的爱好者,如第一排右三的小伙还能记得叫李春亮。还记得他也是多年后我已在报社当群工部主任,因处理一起上访事件,才想起来的。还有旁边的一位美女,是电台的姓王,非常有才,尤其是对色彩的感觉,他画的工人形象,刀削斧劈一般,后来得了绝症,早早地极不情愿、又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6

拍这张照片时已是冬天,所以画面上的人都穿着深色衣服,只有我(第一排中间者)是浅颜色,并且浅的近乎白色。其实这白色里面隐藏了一段辛酸和无奈。

我家人口多,当时靠父亲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九口,可想而知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家子女的衣服都是小的穿大的退下来的,再小的再穿上面退下来的。不分男女,好在那年月满眼的蓝灰色,样式都是中山装、小翻领、和尚领、学生装,男女差不多。最时髦的也就是像照片里的我们,戴个劳动布的工人帽,把帽沿仔细弯成圆的,帽子的前面撑得高高的。

2

我是家里的长子,男孩老大,穿的竟是我姐退下来的草绿色女式小翻领!只不过已洗的雪白,原来的颜色退的已看不出半点。

那时的我17岁,已参加工作一年多。每月的工资18元,买饭票12元,剩6元,一分不少给了我妈,补贴家用。当时的姐姐,两个妹妹都在下乡,两个弟弟正在上学,最小的弟弟才3岁。只有我工作了,挣钱了,能替家里分忧了。

3

记得我分配工作当天,回到家里,妈妈已在满脸春风地等着我,看来她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非常珍重地从箱子里拿出来一双新袜子,摆到我面前。

“太好啦,我大儿子上班了,工作了,要像个样,明天把这双新袜子穿上去报到。”妈妈满脸笑容地说。不知道这双袜子在妈妈的箱子里藏了多长时间。

1

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的第一双新袜子!

至于衣服,还是拣姐姐穿小了的。所以留下了这张照片,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一段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

(感谢作者提供以上照片)

作者简介

DSC00342

王振文,男,1954年出生于辽宁。先后在《宝鸡日报》社、《海南法制报》社、《深圳法制报》社、《法律与生活》杂志、《消费》杂志、《海南司法》杂志、《海南戒毒》杂志等媒体工作,担任记者、编辑、部门主任、主编、总编助理、总编辑等职务。1989年取得记者中级职称,2005年取得主任记者职称。

出版散文集《遥望大青山》、《敬畏生命》;长篇纪实文学《‘明斯克号’传奇》(本书曾获广东省十大畅销书排名)等;其新闻、文艺和摄影作品获奖50多项。曾担任过《大特区金融卫士》、《历史的跨越》、《法制中篇小说集》(6本)等多部大型丛书主编,参与过多部史志类丛书的编写。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总监:夏岩青   朗诵 、编辑:王惠平  编发:读特APP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你们的转发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