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对外公示了被誉为制造业“国家队”的名单,遴选出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中,独占4个集群的深圳成为上榜最多的城市。其中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电池材料集群等均与坪山密切相关,东部年轻城区在深圳产业版图上的显示度越来越强。
今年3月,深圳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让坪山获得与前海、光明科学城并肩的政策扶持。6月23日,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市第3家综保区通过封关验收,为坪山打通面向国际的“出海通道”。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关于坪山的定位着墨最多的就是产业,重点布局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未来产业。
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是全市第三家综保区
市委市政府对坪山寄予厚望。以创新为基因的坪山,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时代背景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全域全链创新的战略思维,打造以“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为代表的坪山“3+X”高端制造业集群,不断夯实深圳东部中心、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的全新定位,正在成为深圳发展实体经济的强劲引擎。
政策、空间、成本——“创新创业首选坪山”的三大硬核优势
近期,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在坪山下线,中芯国际联合深圳重投集团共建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宣布明年在坪山投产,大疆公司全球检测维修中心落户坪山……
这背后的原因得益于坪山形成的三大比较优势。首先政策支持清晰精准。坪山区近日发布修订后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系列政策,包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措施、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资金支持措施等,均凸显了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技术改造、关键技术突破、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注重产业链的提升构建;注重新经济新业态的培育,有利于企业作出明确决策。
其次是产业空间优势突出。坪山是全市产业空间储备最大、集中连片区域最多的区域之一,不仅创新创业空间充足,就是“大国重器”落户坪山也能承接。据坪山区投资推广服务署相关数据显示,该署统筹管理的产业空间包括区属国有企业产业空间、调剂类产业空间、签订产业监管协议的社会类产业空间等3种类型,总计63个建筑面积约为591.23万平方米,其中建成使用中园区43个共141.66万平方米。
以最具代表性的坪山高新区为例,规划面积达51.6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南山高新区。现有可直接利用的产业用地达2.74平方公里,未来可开发潜力的产业用地达17.2平方公里。
第三是低成本创业优势明显。坪山在众多场合公开承诺,政府持有产业空间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5年不涨租,持续保持低成本创新创业优势。由于政府对于租金价格具有相对“主导权”的特殊优势,“优质项目坪山一定有空间可落”——坪山的承诺不打折扣,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坪山。
位于坪山的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
目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坪山全区生物医药企业700多家,年均新增企业100家以上、产值增长30%以上;以比亚迪、新宙邦等为代表近300家新能源企业扎堆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则集聚了中芯国际、昂纳、鸿合科技、金泰克等众多优质企业。规上企业总量超过110家,“创新创业首选坪山”的趋势已然明显。
全域全链创新——“产业集聚坪山”的造链行动
“链长制”是深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强链、补链、连链、延链为抓手,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
作为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特色明显的坪山,通过构建“立足产业、聚焦转化、面向国际、全域创新”的全域全链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五大关键环节,瞄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走出一条坪山特色的“造链”之路。
布局高等教育集群,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近日,中芯国际和深圳技术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二个集成电路学院,兼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育功能;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使命之一,就是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建设转化医学核心设施、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设施、关键技术支撑设施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未来将成为坪山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支撑。
此外,还有创新创业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各类科研机构齐聚坪山,推动坪山成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关键环节,坪山区未雨绸缪,率先建设国内首个对标ICH标准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引入省医械所深圳检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转化研发中心、蒙纳士科技转化研究院等平台。截至去年底,落户坪山的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累计达71个,未来推动坪山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发挥金融资金放大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前期投入周期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痛点,坪山区专门制定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措施等专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创新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抵押等新举措,撬动银行、保险、风险投资等金融资金,定向支持创业初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东部中心地标区域,燕子湖片区被定义为未来城市新客厅
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聚集,打造人才向往创新地。截至2021年6月3日,全区博士总计1003人,与2017年行政区成立时的100人左右相比,增长了9倍。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坪山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此外,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清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也进入坪山。随着新高校逐渐投入使用,未来坪山人才培育力度将更大,优质的产业环境为更多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机会。
今天,在全域全链创新战略指引下,坪山正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以“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为代表的“3+X”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