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风将至海风海浪增大,“小布”不活跃或为避风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2021-07-06 09:21
收录于专题:布氏鲸深圳游记

 鲸吞    7月5日中午,在大鹏海域,布氏鲸的头浮出水面进食。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宽阔无垠的海面上,海风强劲,波涛滚滚,深圳气象台7月4日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显示,未来两天,受台风外围环流云带影响,我省中南部市县沿海地区将迎来暴雨天气,为确认布氏鲸“小布”会否受到影响,7月5日,记者跟随相关工作人员于早上5点来到大鹏沙鱼涌沙滩,蹲守探寻“小布”的身影。

记者目测所在沙滩距离“小布”常出现的位置大概600米远,由于台风将至,海风较大,平时盘旋在海面上空的燕鸥都难得见到几只。即便少了“小布”欢乐“干饭”的身影,记者和工作人员依然拿着望远镜远远观察着附近海域的情况。直到上午11点多,千呼万唤的“小布”终于露面,据记者现场蹲守观测到的情况显示,今天的“小布”显然没有前几日活跃,7个多小时仅出现3次。那么台风天到底会不会影响鲸鱼?记者通过百度百科了解到,台风来临时,只有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大型海洋生物才不会受到海浪的拍击。“小布”露面次数变少是因为躲避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还是由于其他原因不愿出来?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情况还有待观察,各部门也将继续在不打扰的前提下,保持对“小布”的关注。

据了解,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暑假旅游高峰,以及台风天气可能对“小布”产生的影响,大鹏新区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海上环境工作小组、科研和救助工作小组、宣传信息工作小组,全方位加强对“小布”的观测。由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牵头,组织大亚湾海事局、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深圳市海警局大鹏工作站开展陆海统筹联合执法行动,对“小布”出没的周边海域进行巡查,劝离无关的船舶,与惠州大亚湾环保部门、香港环境保护署随时共享信息,做好应对突发状况准备。

多方守护,“鲸”喜可否成为常驻风景?鲸类研究专家、广西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默认为,如果之后大鹏湾海域发生鲸类大规模聚集并持续稳定出现,说明深圳近年来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取得标志性进展。

“近年来,深圳对整个东部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大力保护修复,鲸鱼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结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说。

近年来,野生动物频频靠近人类生活区,这既是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信号,也为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想相处好,先得规划好。”安然认为,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衍,有了预期目标才能规划出较为合理的保护区和栖息地范围,同时设立缓冲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而有效避免人兽冲突。

要做到“护而不扰”,安然认为需要通过深入的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野生动物,遵守与野生动物相处的规则,并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小科普】

布氏鲸

布氏鲸,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背部深灰色,腹面黄白色,平均长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长0.3米左右,头顶有两个气孔,气孔与头部尖端之间有3个平行突起,鳍相对较小,背鳍突出,呈镰刀状,下颚顶部有两排鲸须板,数量约有300个。布氏鲸是一种不经常浮在水面上的鲸鱼,它的体表常附着一些浮游生物,也是一种具有掠夺性的鲸鱼。有关其活动细节、交配习惯等方面还没有较准确的研究成果。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蓝岸 陈建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