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街道党工委“全域布网”闭环管控确保疫情防控“不漏一人”

读特记者 熊奇侠 张怀艳
2020-02-13 16:23
收录于专题:马峦街道
摘要

全域封闭管理确保全围合、强卡点,共守“防控第一线”

日前,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社区小区防疫马峦街道指导服务组通过对马峦街道多个社区、城中村、花园小区实地指导检查,对其坚持做到“五个100%”、认真执行“十个一律”、强力落实“四个重点”的工作标准表示充分肯定,认为马峦街道党工委充分动员、精密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创造性建立包社包居(楼)包户包人“四包”工作机制、“五位一体”排查体系、“五个必须”排查要求、“七个全覆盖”宣传方法。

马峦街道党工委“全域布网”闭环管控确保疫情防控“不漏一人”,通过“全围合、强卡点、死包干、硬隔离、真公示、狠宣传、实核查、深发动”八步工作法,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区各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将坪山区“七个标配”疫情防控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居民小组,筑牢疫情防控基层防线。

全域封闭管理确保全围合、强卡点,共守“防控第一线”

对街道所有居民小组共计23处实行物理封闭围合,完成率达100%;对石灰陂、远香、江边等居民小组插花地和三不管地带实行围合管理;对社区、居民小组8处犬牙交错地带,采用封闭出入口等大围合措施,目前围合面积达37.4万平方米;设置40个城中村防疫检测点,并成立临时党支部,配备491名防控排查工作人员,累计排查29964人次;制定城中村及小区出入口门禁卡制度,实行“一人一卡、一车一卡”管理,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小区。

建立“四包防控”机制确保全包干、硬隔离,健全“包干责任链”

选派区级、街道骨干下沉28个居民小组、5个花园小区防控一线,明确处级干部“统筹包干”社区、科级骨干“全时包干”居民小组和花园小区、居民小组干部“责任包干”所有居家隔离对象、其他党员和社工“兜底包干”所有疫情地户籍人员,做到包社、包居(楼)、包户、包人。特别是,重点管控居家观察对象,居家观察者需每日2次定时定点视频点名“报平安”,街道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物业邻居监督等措施实行管控,通过网上采购、集中派送方式保障物资,由专人对居家观察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收集、处理。

实行“可视化管理”确保真公示、强宣传,切实做到全域信息共享

绘制并动态更新街道防疫地图,在图标注居家隔离、重点疫区返深人员楼栋号、位置等重点信息,通过街道设置公示牌等及时对外公布,有效实现“可视化管理”;在检查卡点、重点出入口等安装小喇叭播报普通话版和客家话版防控通知,做到防控宣传覆盖每个居民小组、每个城市小区、每个经营场所、每栋楼宇、每栋房屋、每个微信群、每个居民;在未返深人员门口、三小场所门口等张贴提示性封条,人员返深后需向社区报备并经审核后解封,确保疫情防控信息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构建“五位一体”排查体系确保实核查、深发动,实现辖区全面精准排筛

建立网格基础排查、交通防疫检查点检查、自主申报、物业及群众举报、大数据分析“五位一体”排查体系。特别是,对于公安、交警等部门下发的大数据重点名单,进行分类动态核查,对自称无湖北接触史人员做到“五个必须”:一是社区、民警、社康、网格4人组必须上门,二是必须发放案例告知书,三是必须向核查组提供确切佐证,四是必须签订承诺书,五是未返深重点名单人员必须由民警点对点微信位置共享、视频确认,并动员辖区各方力量参与防控、提供线索、监督举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防。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马峦街道聚焦重点、创新思路、查漏补缺,全面优化疫情防控全流程工作机制,形成形成条块结合、责任明确的全区域、全领域防控体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到社到居(楼)到户到人,切实做到精准防控、不留死角。

(晶报供稿)

编辑 杨飘

(作者:读特记者 熊奇侠 张怀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