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驴友获救将被送回家之前拍照留念。
11月5日18时30分许,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接110警情,有24名驴友在葵涌排牙山山腰处登高时迷路被困。接报后,深圳市大鹏新区领导、大鹏公安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大鹏公安分局、葵涌、大鹏办事处组成联合救援小组,同时迅速组织分局机训大队山地救援队,摸黑进山开始搜救行动。
当晚9时许,市长许勤接报后,作出批示:请辖区和公安部门全力组织营救,确保人员安全。请大鹏新区加强野外危险区域的提醒、警示标示设置和巡防工作,加大户外探险活动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此同时,大鹏新区领导要求营救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山地救援应急预案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闪失。历时近8个小时的联合搜山救援,24名被困驴友被从排牙山上成功安全营救下山。
山下制定救援方案分头包抄上山搜救
联合搜救队队员在连夜搜救遇困驴友。
11月5日晚19时许,大鹏警方接到报警称,有24名群众在排牙山登山迷路被困。大鹏公安分局机训大队山地救援队迅速组织15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赶到现场,联合葵涌森林消防、大鹏森林消防、市公益山地救援队等力量,在详细勘察现场情况后,制定救援行动方案,随后兵分两路上山开展搜索。
搜救过程中,由于山路湿滑崎岖陡峭,夜间光线不足,能见度非常低,浓雾笼罩的山林使强光电筒的光线都变得模糊,给搜救工作开展造成极大困难。且山间杂草丛生,搜救队员们的皮肤被野草树枝荆棘划破,体力消耗很大。
子夜12时许,搜救队终于成功找到24名迷路的登山群众。救援队员第一时间对所有登山群众进行健康情况评测,初步确认求助群众身体情况均良好。在短暂休息调整过后,救援队员组织被困群众往山下转移。11月6日凌晨02时30分许,24名迷路登山者在救援队的护送下安全到达了山下。
排牙山为大鹏半岛北岛的主要组成山脉,海拔707米,怪石极多,尤其排牙山山脊有九个小山头,象一堆堆祼露的牙齿,因而得名。也因此山特色,深受登山者的偏爱。据了解,本次被困24人,都是登山爱好者。他们分属于两个登山团队,通过QQ群联系,相约于11月5日早上8时从坝光盐灶村上山,在山顶沿溪水下山,因天黑迷路被困。
据参加救援的机训大队副大队长张华勇介绍,时值深秋,天气寒冷,夜间的深山野林更是寒气逼人,山路湿滑崎岖陡峭,夜间光线不足,能见度非常低,山间杂草丛生比人还高,浓雾笼罩的山林连强光电筒的光线都变得模糊。在这样的环境下登山,不仅登山爱好者无法安全前行,就连熟悉这里山路的救援队员都要随时面临危险。
用镰刀开路与时间赛跑,被困人员凌晨获救
凌晨时分,遇困驴友获救。
在数个小时搜救过程中,队员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周围草深林密,到处峭壁悬崖,上有藤蔓枝杈拦头,下有怪石树根硌脚。队员们在根本没有路的山野中搜寻、攀爬、前行,只能利用手中的镰刀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上山救援的路。队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被野草树木划破,有好几个队员的脚踝被野草树枝划破不慎跌倒。但每个队员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时间赛跑尽快找到被困群众。
因被困人员所在位置通信条件较差,无法准确确定其位置,救援人员只能通过不断吹高音哨子和大声呼喊的方式试图确定被困人员所在方位。直至23时许,被困人员终于听到救援人员呼声并作出回应。
沿着被困人员回声的方位,救援人员奋力前行,经过一个小时的冲刺,搜救队员终于成功找到24名迷路的驴友。救援队员第一时间对所有被困者进行健康情况评测,经初步确认被困人员身体情况均良好。11月6日凌晨02时30分,搜救队员安全将24名被困驴友护送至山下,移交葵冲派出所 。
七娘山已建立表示系统,三项措施提高警示宣传
搜救人员在互相沟通情况。
据了解,大鹏新区针对游客穿越七娘山被困事件频发的状况,近年来一直在全力推进新区野外救援标识标牌的建设,着力解决野外救援“定位难”的问题。
“定位难”往往成为搜救的“拦路虎”。由于山地救援中的遇险地点,大多是没有正常道路通行的,也没有任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志性建筑。遇险游客求助时,很难第一时间说清楚自身所在准确位置,基本要靠救援人员凭借经验判断其大概位置并沿路寻找,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难以保证最佳的救援时间和救援效果。
大鹏新区于2014年在东西涌约5公里的山地海岸穿越线间,建立了立体救援地图,安装了13根救援标距柱,每个标距柱上写明方位、路线和求助方法以及二维码,遇险者求助只需找到沿路附近的标距柱,报下上面的网格编码,或扫描救援标距柱上的二维码后,能清晰显示所在位置的准确经纬度,以及距离东涌出口还有多远,如果网络允许的话,还可以点击“寻求帮助”按钮进行求救。有效地减少了该线路游客被困事件。2016年,大鹏新区又选择开发了5条不同景观、人文特色的徒步穿越路线,并培训了当地青年做导游为徒步穿越的市民游客提供服务。
排牙山驴友被困事件再次引起大鹏新区高度重视,新区领导在接到许勤市长的批示后,当夜指示有关部门,制定措施重点加强野外危险区域的标识系统的建设和巡防管理。11月6日上午,大鹏新区有关部门制定初步方案,一是马上开展新区山林及郊野区域野外救援标识系统的研究,合理规划和建立科学的救援标识体系;二是全力推动新区野外救援标识标牌的施工建设,尽早建成适应新区的实用、高效的救援标识;三是加大救援标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和野外运动爱好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救援标识。
缺乏安全知识和装备,遇险被困事件频发
此次24位驴友迷路被困是驴友多次被困事件之一。
近年来,进入大鹏半岛穿越探险的市民游客逐年递增。由于大多穿越者缺乏登山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专业装备,加之山体险峻地形复杂,遇险被困事件频发,并伴有伤亡事故发生。据了解,2016年至今,大鹏警方已接到65宗救援警情,共救助被困群众284人。
对此,警方提示,进山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选择较为成熟的路线,不要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遇到山里天气条件恶劣时,千万不要进山。游客不能独行,要结伴而行,人员较多时,大家要走在一起,相互照应提醒,防止人员掉队、走丢,进山时最好对自己和伙伴有个清楚的判断,要对自己负责,切勿贪功冒进。
“穿越被困者的共同点是,误以为穿越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在没有任何专业准备的情况下登山穿越。”记者从南澳派出所事后对被困者的询问笔录中了解到,市民游客穿越的目的分别为“好玩”“看风景”“寻刺激”“练身体”“临时起意”等,大部分被困者是看了网上一些驴友发的穿越照片、攻略等萌发穿越的念头,少数被困者是临时起意,穿着拖鞋、高跟鞋、短裙、长裙就进山穿越。对自然缺乏基本的敬畏,对自己、同伴、家人的生命缺乏尊重。被困者中,有带着六旬老人进山的,有抱着两三岁的孩子穿越的。被困的原因分别是“迷路”“体力不支”“受伤”“饥渴难耐”和“害怕”。
救援专家提醒市民:登山多危险,准备需充分
大鹏公安分局机训大队山地救援队队员多次参与连夜搜救。
据深圳山地救援队专业人士介绍,大鹏半岛的绝大部分山地未经开发,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广大市民群众在决定登山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初次登山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山地地形地貌和路线环境的情况下,做短途和登山道路设施完善的线路进行尝试。
具体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如下:
l.登山行动要结伴同行,最好是在当地向导或有经验的登山者带领下团队行动。
2、登山时,要穿戴登山鞋或徒步鞋、手套、帽子和长袖衣服,带齐头灯、雨衣、登山杖、指北针、哨子、绳索、干粮和水等物品。
3、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的情况,选择一条安全的登山路线,并做好标记,防止迷路。
4、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5、登山时间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应该下山返回驻地。不要擅自改变登山路线和时间。
6、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崖边照相,以防发生意外。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