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色印记·看见坪山”特色融媒体验之旅,第三场活动启程啦!
暑气渐盛,热气蓬勃,来自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们来到坪山。大家沿着红色印记,承习根植于这片热土的革命精神,感受创新坪山的人文之光。
创新融于城市人文生活
周末的坪山城市书房·创新广场闹中取静,许多住在周围的居民朋友或是在此捧一杯清茶,任思绪漫游书海,或是带上家里的小读者,在伴读中和孩子们一同开启奇思妙想的大门。还有一些在这个写字楼林立的园区干事创业的商务人士,有的正指尖翻飞,线上热聊;有的三两围坐,了解咨询着桌面所展示的最新创意产品……
看到这些场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马代旭觉得很新奇。“坪山城市书房实现了多种功能,既服务于周边居民,又为在产业园区工作的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共创空间,思想交流碰撞之下创意纷飞。目前的9处坪山城市书房对于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模式,真正符合了城区发展的需要和惠及了本地居民。在坪山,创新融于城市人文生活中,无处不在。”
深圳技术大学的陆鹏也有同感,“创新已然是坪山城市文化的一个核心元素,许多创新科技成果在坪山迅速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家住广州的他,已经在这里率先感受到了未来交通出行方式带来的便利。“坐高铁往返家和学校的时候,我经常乘坐无人驾驶小巴,跟别人说起,大家都很羡慕我可以第一时间体验这种高新科技。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前沿,其先行示范的特色在坪山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魅力浸润人心
亦山方水远,品物最相知。坪山本土文创品牌“亦山品物”让深圳大学的贾逸初眼前一亮。“这里的文化是很新鲜而多元的。坪山有文化蓬勃生长的土壤,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当地的文化、历史、特色紧密结合,凝结着坪山的城市气质和创新精神。”
在坪山美术馆,大家观览了正在展出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系列展览。这是一次创新跨界行动,是中国从未有过的展览方向和形式。9位/组艺术家,9位建筑师,9位设计师,组成9个临时团队,联名合作,消除“主次”和“中心”,以“交叉学科”的思路创造了一个艺术、建筑和设计的连接点,最终形成9个全新类型的展览。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塔”有着一种特殊的结构,每一层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和空间、设计,紧密围绕成一个彼此叠加的整体,成为展览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核。
“坪山闪耀着人文之光,古典艺术和现代理念融汇之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贾逸初说,“徜徉于坪山文化聚落,感觉这里突破了空间的边界感,非常开放,文化的气韵流动着显现在城区中,随处可见,随手可享!”贾逸初决定以后要多来坪山,探索这里更多未知的魅力。
和我们的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
“坪山的公共设施设置别具匠心,这里的红色历史文化如今发展为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在坪山区党群服务中心,交互式的科技装置帮助居民们便捷地办理多项生活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精神,今天仍然生动。”深圳大学新闻学院的孙国强分享自己一路的观感。对于坪山,他并不陌生,此前他曾参加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坪山预选赛区暨坪山区创新创业大赛,和团队一起捧回了二等奖。
“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赛主办方对创业团队的热诚支持,无论多晚都会第一时间响应问询,为大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赛后,主办方还组织了一系列的金融对接活动,年轻人在这里创业能获得多方的有力支持,深圳是一座创新创意之城,坪山是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理想地。”
在坪山走过这些饱含着红色记忆和城市精神的地点,同学们感慨万千。“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回溯红色历史,让人振奋。革命先烈的精神,其实一直根植于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中,激励和鼓舞我们继续奋斗,和我们的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