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值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协办,广东省博物馆承办的“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将于6月29日起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正式面向社会观众免费开放。
展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以革命地理标识为主轴,分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中国大革命中心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为广东的解放而战”五个部分,遴选广东省博物馆及省内各地市23家文博单位文物近200件(套),图片史料700余张,系统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波澜壮阔、逶迤雄奇的抗争历程。周恩来赠送的红毯、叶挺使用过的指挥刀、彭湃所著的《海丰农民运动》、曹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五四”时期《救国十人团》传单、杨匏安诗稿手迹、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徽章等珍贵文物将悉数亮相展览。此外,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红色经典”书画作品也将首次展出,旨在让文物更好地“诉说”红色历史。
展览将把可感可触的真实史实还原进场馆,带领观众置身于那个觉醒的年代。此外,还将策划推出“红色小剧场”、声音类活动、红色电影放映周、折纸活动、红色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展览还将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如还原中共三大会议上重要人物多方会谈的场景,采用红外线体感技术、与观众互动等,给观众带去更多元丰富的参观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查看或收听会议发言、人物生平以及相关事件等,身临其境地对会议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体感交互的方式,翻页阅读《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共一大上的报告和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广东农民运动报告》。此外,配合学党史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展览还将推出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未来可在省内多家文博单位进行巡展。
展览位于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将展出至2021年11月17日。
广东省博物馆目前实行全员分时段预约参观。请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入馆门票。在预约时间段内,凭本人身份证(实体原件)、查验“粤康码”或“穗康码”,佩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后进馆。
重要展品抢先看——
记者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深圳有两个馆藏文物亮相该展览,分别是:
一、曹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古城博物馆藏
【说明】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为声援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证册封面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字样。内页用毛笔填写,有“相位”的方框,并盖有“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印。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徽章,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藏
【说明】徽章形状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上有铁锚图案和中文“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及其英文缩写。
1921年3月6日,香港中国海员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领导人为苏兆征、林伟民(后来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会组织之一。
其他重要展品
一、周恩来赠送的红毯,陆丰市博物馆藏
【说明】1927年10月,周恩来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时,在陆丰县南塘区兰湖村地下党员郑阿仲安排下,住在郑阿仲堂兄郑端良家。当时正被病魔折磨的周恩来,受到了郑家人的悉心照料。临别前,他看到郑家一贫如洗,郑母只能用麻包袋作被子,于是将随身红毯送给了郑母,以表谢意,并鼓励郑阿仲努力做好革命工作。
二、叶挺使用过的指挥刀,叶挺纪念馆藏
三、叶挺使用的“叶希夷印”木章,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藏
【说明】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囚于狱中,蒋介石以高官厚禄,一再劝降,叶挺丝毫不为所动,并慷慨陈言表示:“头可断,志不可屈。”此印章藏于叶挺纪念馆,是叶挺在1941年至1946年,长达5年多的铁窗生活中使用的木质私章,上面刻有“叶希夷印”四字。
四、叶挺在大革命时期使用过的笔筒,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藏
五、叶挺在北伐时期使用过的菊花砚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藏
六、叶剑英在红军长征途中使用过的皮挎包,叶剑英元帅纪念馆藏
【说明】这个挎包是叶剑英在长征途中用于携带重要文件所用。经过80多年的风雨,皮挎包的边角和肩带已有些斑驳,但它的皮质却是非常的坚硬,即使经过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任何的脱落,依然守着它的责任和使命,就如同它的主人一样,为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即使牺牲一切,也要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坚信我们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
七、杨匏安诗稿手迹,珠海博物馆藏
【说明】1927年底,中共中央派杨匏安赴南洋工作。其间,他给在上海的堂妹夫霍志鹏寄去两首诗,发出“公忠不可忘”的铮铮誓言。
1927年,杨匏安手迹《寄小梅》用红墨水笔写在半张“保血公司”的便笺上,用黑墨水笔修改了三处,字迹清晰,保存良好。大革命失败后,杨匏安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后来,他虽然到南洋开展革命工作,可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没变,发出了“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的呐喊,写下《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新加坡当时叫星架坡)和《寄小梅》诗二首,寄给上海的堂妹夫霍志鹏(也就是诗中提到的小梅),表达公而忘私、无限忠于党和人民的高贵品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杨匏安烈士存世的唯一诗稿手迹。2002年由霍志鹏后人霍宝莲伉俪从上海捐赠给珠海博物馆。
八、1931年2月红七军驻扎在梅花镇时留下的马鞍、马镫、马栓,乐昌市博物馆藏
【说明】1931年2月1日,红七军进入乳源县梅花圩(今属乐昌市)。2月3日,红七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梅花圩附近的山岭展开激烈战斗。红军歼灭敌军1000多人,也付出了700多人伤亡的重大代价。该文物为1931年2月红七军驻扎乐昌梅花(时属乳源)时留下的马鞍、马镫、马栓。
九、解放战争时期粤桂边纵队使用的机关枪,雷州市博物馆藏
十、关于农民受层层剥削的宣传漫画,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藏
【说明】彭湃令李波绘制此漫画,揭露封建军阀、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
十一、五四时期《救国十人团》传单,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藏
【说明】铅印,内容包括“救国十人团的办法”等,页末处附注了加粗字体“这是中国纸”。开头提到“青岛去 山东亡 山东亡 中国亡 国要亡了 仇人的军队警察都要来了”,说明这是一份1919年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背景下的宣传单。
十二、《中国共产党五年来之政治主张》,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1926年5月1日,向导周刊社出版《中国共产党五年来之政治主张》。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时局观点的集中阐述,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探索的重要成果。
十三、《海丰农民运动》,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彭湃著的《海丰农民运动》,原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稿,后结集成书,封面书名由周恩来题写,1926年由广东省农民协会出版。
十四、《毛泽东在农讲所》,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农讲所第六届所长兼教员。
这幅《毛泽东在农讲所》,出自爱国艺术家司徒乔,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所长。先后有7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从这里毕业,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动全国农民运动发展。
十五、《共产主义与共产党》,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广东党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这是1925年广州书店出版《共产主义与共产党》。
十六、毛泽东编写《政治周报》的画作《激扬文字》,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创作:鸥洋、杨之光。毛泽东在广州主编《政治周报》,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等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曾痛斥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反动行径。
十七、红色交通站青溪永丰客栈木招牌,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1930年,在周恩来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建立了一条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进入闽西永定、长汀,最后到达江西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在沟通上海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联系、传递文件、运输物资、护送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坚持到中央红军长征从未中断。在秘密交通线沿途,党组织开设了一些店铺,如香港大新公司、汕头中法药房、汕头华富电料行、大埔茶阳同天饭店、青溪永丰客栈等。
十八、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在解放区使用的壹元、伍元、拾元纸币,广东省博物馆藏
【说明】1949年7月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华南分局设立南方人民银行,发行南方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根据地人民因国民党货币大幅贬值和港币入侵而带来的损失。
(原标题《曹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徽章,深圳这两个馆藏文物将亮相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