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2016-10-28 03:31
摘要

在我们动辄拿表情包说话的今天,那些系统默认的“小黄脸”emoji似乎正在遭到鄙视,但现在,“龇牙”、“迷之微笑”居然也被当成“世界名作”,纳入艺术博物馆馆藏,数字时代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真的在消失吗?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在我们动辄拿表情包说话的今天,那些系统默认的“小黄脸”emoji似乎正在遭到鄙视,但现在,“龇牙”、“迷之微笑”居然也被当成“世界名作”,纳入艺术博物馆馆藏,数字时代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真的在消失吗?

大约20年前,一个名叫栗田穣崇的日本小伙接到了一项任务,用简单的小图标去替代日语文字,让手机短信交流变得更有趣。

栗田穣崇当时供职于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接到任务后,他就随手设计出了176个这样的图标。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栗田穣崇最初设计的emoji

其中的一些元素,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莫名其妙,比如“摇摆木马”、五种形态的“月亮”,光是“雨伞”就有两种——撑开的和收起的。

栗田穣崇将这些小图标称作“emoji”(绘文字)。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Emoji之父栗田穣崇

当时的栗田穣崇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组小设计有朝一日也会被当成艺术品,能够与梵高、毕加索的名作“平起平坐”。

本周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栗田穣崇最初设计的176个emoji将被纳入馆藏。

从今年12月到明年3月,这些作品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大厅中进行展览。其中将包括动画和印刷设计。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和设计部门藏品专家保罗·加洛韦(Paul Galloway)周三在博客中表示:“这些12x12像素的设计作品为新视觉语言的爆炸式增长播下了种子。栗田穣崇的emoji有力地证明了设计力对人类行为的改变。”

转播到腾讯微博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Emoji最初是为了解决日本人的强迫症

1995年,寻呼机还是日本年轻人当中的时髦货。当时,NTT DoCoMo刚刚经历了一次业务上的挫败,急需一款拳头产品。

就这样,栗田穣崇主导了最初emoji的设计,并将其与NTT DoCoMo推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当时,他参考了日本动漫、汉字和街道标志,电子邮件中常用的表情符号,例如代表笑脸的 : ),也给他带来灵感。

总体思路是设计符号,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交流。当时的手机屏幕很小,无法同时显示大段大段的文字,但在日语中,人们用以表达尊敬的话又往往十分冗长。

加洛韦表示:“在日本文化中,简洁性一直都很成问题,老一辈人尤其讲究敬语和谦语的使用,设备就需要解决整体文化和简洁性之间的冲突。”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日语里冗长的敬语

栗田穣崇的作品于1999年推出,那时短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手机用户仍热衷于“贪吃蛇”等简单的游戏。

当时,栗田穣崇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将会为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一种通信方式打下基础。

抱着苹果谷歌(微博)的大腿 Emoji文化走向“博大精深”

Emoji很快受到了欢迎,尤其是在日本年轻人之间。

2011年,苹果将扩展的emoji表情库集成到iOS系统,推动其成为主流并走向了全世界。两年后,谷歌Android系统也集成了emoji,进一步巩固了这些表情符号在数字世界中的地位。

去年,牛津英文词典宣布,emoji中喜极而泣的笑脸表情当选为年度用词。语言学家表示,emoji帮助人们表达用普通文字无法表达的真实感情。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小黄脸“喜极而泣”被牛津词典评为年度用词

目前,负责字符标准化的Unicode协会,已经开始对emoji进行标准化,使得这些表情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操作系统。2010年,“披萨”这个emoji入选,目前用户可以使用这一表情,从披萨外送连锁店Domino's Pizza订餐。

尽管emoj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不是唯一看到这种流行符号艺术价值的机构。2013年,由800名志愿者组成的组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白鲸记》(Moby Dick)翻译成了一系列emoji。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被翻译成emoji的《白鲸记》

索尼影业则对emoji电影情有独钟,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Emoji电影:表达你自己”。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索尼电影《Emoji电影:表达你自己》

技术模糊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加洛韦表示,作为日本领先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免费提供了emoji的数字源文件。将emoji纳入馆藏也表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艺术的概念非常宽泛。

早在193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展出了滚珠轴承和螺旋桨等物品,并将其称作“机械艺术”。近期,该博物馆还展出了“不起眼的大师作品”,其中主要是日常物品,例如便利贴、创可贴和老式圆珠笔。

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了“@”符号,或者说这一符号的概念。当时博物馆表示,“能用实物呈现,对于博物馆收藏来说并不是必须的”。

两年后,该博物馆又将一系列电子游戏,例如“吃豆人”、“俄罗斯方块”和“模拟城市2000”纳入了收藏范围,引发了争议。当时博物馆回应称,这些电子游戏是互动设计的标志。其他艺术专家也为这样的做法进行了辩护,称技术模糊了高雅和通俗之间的界线。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别再鄙视“迷之微笑”了 今天它成了比肩梵高的名作

美国艺电(EA)旗舰游戏《模拟城市2000》在纽约艺术博物馆展出

洛杉矶奥蒂斯艺术和设计学院图像设计与沟通艺术项目负责人卡丽·妮基塔斯(Kali Nikitas)表示:“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很有勇气,在收藏这些作品时冒了很大风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收藏emoji并不令人惊讶。”

萌化!艺术家把Emoji表情包画在台球上

QQ截图20161027192758

来源 《洛杉矶时报》 腾讯科技编译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