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不可忘、浩然正气存!他用一生奋斗让《信仰成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1-06-27 15:50
摘要

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观众感受杨匏安伟大的革命情怀;从一个个红色景点的寻访,让更多的人感悟杨匏安烈士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的《行进大湾区》“红色起点”,昨日于广东卫视播出第一集《信仰成诗》。

节目走近杨匏安烈士的一生。从他在小小祠堂中,以一纸文章热血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到他教育孩子清廉为公的“银元之训”。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观众感受杨匏安伟大的革命情怀;从一个个红色景点的寻访,让更多的人感悟杨匏安烈士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忠于信仰 忠贞不屈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节目开篇,一段熟悉的旋律响起,口中哼着《国际歌》的两位老人,行走在高墙之间。节目用别有意境的画面和音乐,拉开了第一个场景:上海龙华监狱——杨匏安烈士就曾在这里遭遇关押,最后牺牲。

红色寻访团来到杨匏安烈士就义前誊写家书、并留下铮铮誓言的监狱,重读烈士牺牲前给亲人的最后一封家书——

“死可以,变节不行”,杨匏安甘于为革命牺牲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节目开头的那段群众自发唱起的《国际歌》,正是对这份用生命换取信仰的强大力量致敬。

清正廉洁 坚持为公

1919年,杨匏安发表《马克斯(思)主义》一文,将先进思想播于华南。

1921年,杨匏安成为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由于缺乏活动场地,他将自己的家献给党组织。

杨匏安宁死不屈,在上海淞沪警备区的监狱中仍秉持那份清霜傲骨之内心,诵出《示狱友》这样的诗句。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红色讲述人与杨匏安烈士孙子共同走进名人雕塑园,在杨匏安烈士的雕像前,讲述杨匏安向自己儿女们“银元之训”的故事:“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杨匏安以身作则,清廉一生的党员模范形象永存在后人心中。

在他被捕后,还设法给家人传出纸条带话,叮嘱家中用于维持生计的“缝纫机虽穷不可卖去”。小小缝纫机,折射出杨家三位女性的革命情怀,寄托了杨匏安在峥嵘岁月时对家人的牵挂和坚持为公的信仰。


革命星火 当代传承

节目中,故事讲述人海菲走进杨氏大宗祠,北山杨氏诗书簪缨的旧景如临眼前。在这里,她聆听党史专家、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讲述杨匏安烈士的动人故事。她重走杨匏安烈士在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的上班路,从小木屋中静静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她与党史专家、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谢涛一同走进杨匏安纪念学校,聆听一堂生动的主题班会,感受烈士播下的红色火种,正被更多的年轻人感知、传承着。


《行进大湾区》“红色起点”从历史联系当代,将南粤大地上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有机融合,生动展现大湾区日新月异的面貌。节目自6月26日起,逢周六晚21:10播出。

(原标题:《公忠不可忘、浩然正气存!他用一生奋斗让<信仰成诗>》)

编辑 许舜钿审读 吴剑林审核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