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红色新地标里深圳元素频现,读特记者打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2021-06-25 20:08
收录于专题:庆祝建党100周年

蛇口开山炮炸响改革开放的春雷,《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一纸风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风起云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6月25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组织部分境内外记者走进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记者打卡这座京城红色新地标,寻觅百年红色征程中频频闪现的深圳身影。

展览共分为四大部分,通过2600余幅图片和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专听春雷第一声

步入展厅,迎面巨幅屏幕里滚动播出的视频中深圳蛇口炸山填海画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一下跳入眼帘。

1979年,蛇口工业区首次制订总体规划,实施“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车、通航、通电讯和平整土地,水陆空全面推进。而阻碍实现“五通”的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就成了“拦路虎”。7月2日,蛇口炸山填海。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被掀起,一股巨浪冲天而去。这座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山头,其爆破的工程规模和作业难度,在当时国内同行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这声炮响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当年的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一位来自人民政协报社的记者感慨:“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非常激动,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有一种精神精神永远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振聋发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它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抗战时期的红色印记

在展览第二部分,有一张东江纵队在行军途中的照片,它的背后也隐藏着一段和深圳有关的红色印记。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今属深圳市坪山区)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2月2日,在该县周田村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另一张照片则涉及80年前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1941年香港被日军攻陷,因“皖南事变”来港的大批文化名人处境岌岌可危。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多次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转移出来,护送到安全地带。1942年1月9日,滞留香港的邹韬奋、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文化名人。打扮成“难民”,由游击队的交通员引领,从铜锣湾经九龙,再徒步经荃湾、元朗、落马洲,渡过深圳河,翻过梅林坳,跋涉于山路溪涧之间,出没于荆棘草丛之中,终于来到东江游击总队司令部的驻地白石龙村。这次红色生命线上的护送,保住了新中国的文脉。

如今,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就位于深圳白石龙老村一号。

石破天惊“第一拍”

“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也亮相本次展览。它见证了当年深圳举行的新中国第一场土地拍卖会,这是新中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直接促进了宪法的修改。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开将一块位于罗湖区布心路翠竹新村面积8588平方米、用于兴建住宅的用地进行了公开拍卖。当天下午4时,在深圳会堂,深圳市人民政府首次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这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实践。

这件拍卖槌是香港测量师学会派人专程赴英国在百年老店订制的枣红色的樟木拍卖槌,正面镶嵌着一块铜牌。

“红马甲”和“老五股”

深圳证券交易所早期场内交易员穿的“红马甲”,1988年4月深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深圳老五股”股票,深圳交易所上市锤,第一、二、三代上市钟,办公用一体机电脑,第一代交易撮合监控终端,深交所早期报盘电话机。这一组实物展品,深圳老股民看到一定倍感亲切。

深交所在改革开放、特区建设和“姓氏”争论中孕育诞生,开创了新中国证券集中交易的先河。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当天只有1只股票——深安达,从开市到收市,深安达一共进行了八笔交易,成交量为8000股。而在开始营业时,深交所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儿”还没有拿到“准生证”。直到1991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才批准深交所于7月3日正式营业。深交所的建立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泛黄的纸页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历史瞬间

一份《深圳特区报》和记者手稿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之中!

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深圳时,当时的深圳特区报社副总编陈锡添作为深圳指派的惟一的文字记者,全程跟随记录邓小平视察深圳的活动,写下了影响海内外的著名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深受人民爱戴,尽管当时他已88岁高龄,但他高瞻远瞩、十分精辟地为改革和发展发声,破除了改革、发展中的重重阻力。他的讲话,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促成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改革开放出现新的高潮,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最大的精要和价值所在。”陈锡添在接受采访时说。

展览中还有小平同志1984年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改革开放再出发

展览第四部分中的两张照片对深圳来说意义非凡: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和2020年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深圳,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这里,出席庆祝大会并在潮汕地区考察调研,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这座红色新地标里深圳元素频现  读特记者打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