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我们的下巴和牙齿可能起源于这条鱼

澎湃新闻
2021-06-21 17:41
摘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朱敏团队在重庆市秀山县现场勘查志留纪含鱼地层时,发现一块完整对半开的有颌鱼类化石——袖珍边城鱼,为现代有颌类起源与牙齿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实证。

6月21日下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朱敏团队在重庆市秀山县现场勘查志留纪含鱼地层时,发现一块完整对半开的有颌鱼类化石——袖珍边城鱼,为现代有颌类起源与牙齿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实证。

袖珍边城鱼生活复原三维模型  解思远、张禾名制作

该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这一研究由重庆地研院、重庆地调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曲靖师范学院合作完成。重庆地研院博士后李强和中科院古脊椎所朱幼安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朱敏研究员和朱幼安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2019年底,团队成员、重庆地研院博士后李强在秀山洪安边城附近现场勘查志留纪含鱼地层,意外发现了一块完整对半开的有颌鱼类化石——袖珍边城鱼(Bianchengichthys micros),这一地层此前从未报道过完整的有颌鱼类。

研究团队发现,此次发现的边城鱼外骨骼骨甲模式和之前在曲靖潇湘动物群中发现的麒麟鱼接近,显示它与麒麟鱼、全颌鱼、志留鱼同属全颌盾皮鱼类。

研究还发现,边城鱼保存了下颌和下颌齿,其具凸缘的下颌边缘颌骨与全颌鱼的边缘颌骨十分相似,但其内侧又有发达的口内叶,其上可见五个较大的圆锥状齿,这些齿的生长和排列型式,与其他盾皮鱼类特别是节甲鱼类的齿突相似。因此,边城鱼的颌骨可能比全颌鱼和麒麟鱼更为原始,代表了现代鱼类颌骨及牙齿与节甲鱼类这样的传统定义盾皮鱼类之间,新发现的一个过渡状态,为现代有颌类包括人类颌骨和牙齿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实证。

早期有颌脊椎动物下颌骨与齿的演化。浅蓝色为内骨骼原始颌,浅褐色为膜质颌骨。

此外,边城鱼的胸鳍和腹鳍也难得地完整保存了下来,这在早期鱼类化石中非常罕见 。化石显示,其偶鳍鳞片覆盖的肉质“柄”状部分非常发达,而鳍条部分则只有外侧狭窄的一圈,这与人们刻板印象中,常见鱼类的透明、折扇状鱼鳍十分不同,进一步证明了多数原始鱼类的偶鳍都具有发达的肉质部分,而现代辐鳍鱼类,特别是鲫鱼、鲈鱼之类真骨鱼类的扇形透明鱼鳍(肉质部分极为退化,鳍几乎全由鳞质鳍条支撑)是非常特化的。

该边城鱼化石只有2厘米长,研究人员推测其活着时可能也只有约4厘米长。虽然体型很小,但从颌骨和牙齿看,边城鱼可能是十分凶猛的袖珍掠食者,以生活环境内的其他小动物,如米氏海蝎、秀山盾鱼、牙形动物等为食。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袖珍边城鱼化石,为人类颌骨牙齿起源提供重要实证》)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