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如何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前瞻布局超前谋划,推动创新坪山高质量发展?
1月14日下午,政协坪山区一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传承等区委决策部署和市民关注的民生焦点问题踊跃发言,用心用智,“好声音”“金点子”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栗红建委员:全力打造“坪山生命科学城”
为充分发挥坪山优势,推动深圳“双区”建设,坪山区政协委员、普瑞金(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栗红建建议将坪山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坪山第一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坪山生命科学城”。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端产业之一。”而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聚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及创新资源,生物医药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迅速发展,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同时,坪山高新区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具备联动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潜力。此外,坪山产业空间充足,可通过片区统筹、产城融合规划出2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鉴于此,栗红建认为坪山有底气、有必要、也是时候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第一支柱产业去发展,全力打造坪山生命科学城并争取把坪山生命科学城列入全市乃至全省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点工程,努力把坪山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新药都、深港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港澳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余荣委员:传承东纵精神唱响东纵故事
当前,我市上下正大力实施“双区”驱动发展战略。东纵红色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源于坪山的东纵文化是深圳和坪山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大力推动我市文化繁荣兴盛的现实需要。”坪山区政协委员、坪山高级中学教师余荣说。
2019年,深圳市、区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东纵红色文化、东纵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对市政协党组关于弘扬东纵的专报进行了专题批示。市、区政协联合开展了系列活动,逐一落实弘扬东纵红色文化的各项建议,取得了显著效果。
目前,全市弘扬东纵红色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
坪山区如何把“东纵红色文化”这张名片擦得更亮?余荣认为,一要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推进坪山东纵纪念馆改扩建的报批工作;二要进一步重视抢救东纵历史文化遗产,抢修东纵遗址;三要打造一批东纵名作品,展示坪山文化新形象,唱响东纵故事;四要在地铁站站名设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姚志勇委员:推进坪山双环道路规划编修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虽然在深圳“东进战略”的背景下,坪山功能定位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各方面发展后来居上,但当前坪山的交通困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才聚集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坪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健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志勇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外交通不便利、内部交通不顺畅等。
如何破解坪山道路交通短板与困局?大力推进包括起骨架作用的高快速路网、实现服务功能的主次干路以及道路转换节点在内的双环快速通道建设已成为普遍共识。目前双环快速通道建设虽有一定进展,但不论高快速路还是主次干道路系统建设仍显滞后,立交节点开通有限,双环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连接,其功能发挥尚不明显。
对此,姚志勇建议,编修双环快速通道规划;建立双环快速通道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近期加速推动东部过境通道、龙坪路、坪盐通道建设;继续推进相关道路征拆工作等。
汪之涵委员:打造坪山科技金融创新合作体系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与加速器,在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坪山要打造科技强区,就必须打造科技金融强区。然而目前坪山无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科技金融企业都十分薄弱,对此,坪山区政协委员、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认为,坪山要想快速地打造科技金融强区就必须另选赛道、弯道超车,并建议通过组建“坪山科技金融创新合作服务中心”来打造科技金融创新合作体系,同步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和优质科技企业,实现“一箭双雕”。
汪之涵表示,打造“坪山科技金融创新合作服务中心”涉及方方面面,需集结全区各部门合力,以创新的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好坪山科技创新服务链,形成坪山特色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具体举措包括:政府主导,由区政府层面成立科技金融创新合作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部门协同,明确服务中心主管单位、协同单位及运营单位;创新机制,由政府培育扶持起步建设服务中心,逐步市场化运作。
胡振华委员:建设一流坪山绿道
绿道网络能够将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农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有机连接,形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的动态绿色结构体系,从而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协调,生态与生活的共生,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当前,坪山区正在着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掀起了科技生态新城建设的热潮,同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绿道恰逢其时。”
就此,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振华建议,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一年试点推动、两年初见规模、三年形成网络”的思路推进;要按“一环、一轴、两横、四纵”的网络格局,构筑深圳东部生态绿道大格局;要分步实施,分级负责;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打造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精品绿道;要创新机制,高效运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绿道经济资源集约、创新集成、服务集中的优势,激活绿道产业永续发展动能。
庄映锐委员:优化执法检查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
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对于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义重大,而优化涉企执法检查则是提升营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政协委员庄映锐表示,经过他多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多数企业反映目前仍然存在涉企执法检查次数较多、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是当前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问题,既是企业发展的痛点,也是行政机关执法改革的难点。”对此,庄映锐建议全面优化涉企执法检查,减少“执法扰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具体包括:探索设立优质企业免检机制、全面优化涉企联合执法机制、构建执法检查“一企一清单”机制、建立执法监督投诉举报处理平台等。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