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异域的色彩,普通的人性
冯洁音
2019-12-22 11:19

上周日是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逝世54周年纪念。毛姆不但是大作家,也是一位旅行家。早年阅读梅尔维尔、洛蒂和史蒂文森等作家有关南太平洋的小说激发了他对这块土地的好奇心,他曾先后三次游历马来群岛和南太平洋群岛,将旅途见闻加以渲染,以小说家的非凡才能虚构诱人的故事情节,撰写了不少精彩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篇幅多在一万两千字左右,讲述白人殖民者在远离故土、陌生闭塞的环境中如何生活下去。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感兴趣,通过与英国官员、商贩、种植园主、医生、传教士和混血儿等交谈来获得故事素材,详细记录遇到的人和特别的场景,“以备将来写进小说里”。他常常“围绕一个暗示,一个偶然事件或愉快地发现形成一篇小说,描绘得生动有趣”。毛姆作品的素材源于真实生活,但首尾连贯的情节发展却同小说家的灵感、技巧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紧密相关。

毛姆1916年11月开始第一次远东之行,先从旧金山到夏威夷和萨摩亚群岛,然后在回旧金山的路上停靠塔希提岛。毛姆喜欢画家高更的作品,这次去塔希提岛是为撰写相关小说寻找素材。他本想直奔塔希提,但是中途在夏威夷下船,在火奴鲁鲁等待前往澳大利亚的轮船时,恰逢警察在城内突击扫黄,关闭妓院,将妓女遣回旧金山。毛姆他们的船快要起航时,一个名叫莎蒂·汤普森的妓女上了船。同船乘客中有医生,还有一对传教士夫妇。轮船来到西萨摩亚首府帕果帕果,乘客必须在岸边停留几天,因为城里出现了疫情。大家住在宿舍里,汤普森继续她的放荡不羁不断接客,留声机从早到晚播放音乐,人们不堪其扰,传教士甚至去找宿舍管理员投诉。这个真实的经历成为毛姆经久不衰的名篇《雨》的灵感来源。毛姆在小说中甚至直接套用了汤普森的原名,但由此衍生的故事则出自他的艺术想象力:教士打定主意要改造汤普森,日夜陪伴她向上帝祈祷和忏悔,最后却功亏一篑,毁于自己对汤普森的激情。教士的宗教狂热以及传教方式都与人性相悖,而最后恰好是人性占了上风,这样的故事引人深思和感叹。

毛姆擅长从不同的角度来拓展同一主题,另外一个跟《雨》相似的故事是《遭天谴的人》,这次必须改造的是声名狼藉的男主角。故事中的教士兄妹同样积极传教,致力于改变“不符教规”的行为,但为人处事更加通情达理,结果也就皆大欢喜。

毛姆在萨摩亚还遇到了一名绰号为红毛的白人青年,他在帕果帕果经营一个破败的小吃店。此“红毛”则成为故事《红毛》的标题和主角的名字,而另一个名篇《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爱德华在小布店里卖布的那一幕也许同样来源于这次邂逅。

这趟旅行毛姆撰写了六篇小说,有关夏威夷、萨摩亚岛和塔希提等地发生的故事,最先发表在不同的杂志上,1921年以短篇小说集的形式出版,取名为《一片树叶的颤动》,其中《雨》最受人欢迎,被改编成话剧、音乐剧、舞剧,至少三次拍成电影,琼·克劳馥和丽塔·海华丝都扮演过萨蒂·汤普森,甚至玛丽莲·梦露死前都签过合同准备出演电视剧。

《一片树叶的颤动:南太平洋诸岛的小故事》 叶尊 译2018年11月版。

后来毛姆又两次去马来群岛,一共呆了十个月左右。他用马来亚素材写了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为1926年出版的《木麻黄树》和1933年的《阿金》。1920年10月毛姆依旧从旧金山启程,先到火奴鲁鲁,然后乘船去新加坡。1925年10月再次前往新加坡,游遍了整个马来半岛。马来亚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经营的橡胶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毛姆借宿驻地长官家、偏僻的驻地分署和橡胶种植园,还乘船去各个岛屿和更偏远的地方,尤其是位于婆罗洲北部的沙捞越。他曾经遭遇过一次惊险的翻船事故,这次经历构成了短篇小说《胆怯》的内容。他在旅途中雇用了一位能干的仆人阿金,193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就用阿金的名字做了标题。

《阿金:六篇小说》 叶尊 译2018年11月版。

毛姆的故事以很平常的情景开始,人物也都貌似普通人。他仔细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举止,接下来往往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木麻黄树》中的短篇《信》写于1926年,就是基于1911年发生在马来亚的一桩杀人案件。他将听来的八卦轶事或者新闻变成丑闻,或者将结果改写成符合他自己故事发展的需要,这难免引起殖民地白人的反感。遗憾的是他们不认为这些短篇小说是艺术创作,只将其视为对他们生活的歪曲。当然,故事本身反映了毛姆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不得不在异域度过生命的大部分,却留恋英国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不屑与当地人融合,虽然他们大多是很难在英国找到一席之地的边缘人。

既然讲述异域故事,当然会呈现异域特色,包括超自然现象,例如《火奴鲁鲁》和《铁行轮船公司》里的咒语杀人。毛姆借助“迷信”色彩来营造独特的气氛,同时也表明英国人对被殖民者的看法:他们的“心理深不可测”。

毛姆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可以复述的,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阅读起来非常有意思。他用细致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人物所处的环境,令读者感觉身临其境。他讲述故事,同时插入议论,这些议论经过深思熟虑,观念源自他本人复杂的生活经历。他的故事大多纯粹发生在白人之间,马来群岛和太平洋岛屿只是背景而已,但也反映了在特殊环境下人们的心态和行为的变化。他很少对人物和事件本身加以评判,但经常会设置一个听故事或者讲故事的人,从他们的角度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语言暗含微妙的讽刺,然而也对笔下的人物有着深切的同情。

关于他的异域小说,评论家说“每篇故事都始于灵感,终于艺术的完美”。著名文学评论家西里尔·康纳利还将《木麻黄树》收入他主编的《现代主义运动:1880-1950年英法美现代主义代表作一百种》,毛姆的作品和《尤利西斯》、《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和《到灯塔去》等一起并列在“20世纪20年代”的杰作中。

编辑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