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在轮椅上追梦
读特记者 陈雯莉 文/图 魏丹/剪辑
2021-06-15 09:44

6月13日,端午节前一天,张莹莹带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的成员和自己的家人,用5个多小时,把龙华区慈善会捐赠的15000个粽子,发放给残障家庭、退役军人和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们。

今年32岁的张莹莹是这个中心的主任。2016年,张莹莹和残障朋友创办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为残障者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机构取名为“雨燕”,意在残障者不被身体所限制,逆风“飞翔”,勇敢追梦。

就像张莹莹一样。

张莹莹在龙华“IC爱创空间”。

“雨燕”团队

6月11日下午,龙华区“IC爱创空间”一片繁忙。位于大楼二层的几部3D打印机在孜孜不倦地运转;隔壁的AI人工智能区里键盘鼠标声此起彼伏,10多名残障者面对电脑专注工作,几部轮椅被搁置在一旁;此时,对面的心理咨询室里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心灵的对话……

张莹莹身穿红色上衣、黑色裙子,熟练地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在大楼里自由穿行。她介绍说,这里的残障者从事各种工作,有按摩师、化妆师、程序员、潜水员、瑜伽教练等等。

“3D打印区里有很多建模是听力障碍人士制作的,他们设计的东西非常精美。”张莹莹说,“雨燕”团队就是要打破残障者就业岗位的局限性,到社会上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与不同类型的残障者相匹配,帮助他们实现多元化就业。

残障人士在“IC爱创空间”的AI人工智能区办公。

“雨燕”团队全名是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是张莹莹在2016年筹备创办的慈善组织。资料显示,2018年,张莹莹带领“雨燕”团队运营管理龙华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IC爱创空间”。截至目前,“IC爱创空间”入驻残障者自主创业企业和社会组织23家,开展残障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50余场,并成功孵化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互联心集团有限公司”。

不仅在深圳有“雨燕”,其他城市也有。张莹莹带领团队,连续3年赴深圳市对口扶贫地区广西东兰县、凤山县、巴马、罗城等地,在扶贫地区开展重度残障者居家就业岗前培训,为每个地方残障者制定就业计划,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路径。

比如张莹莹参与策划的“五个养猪人”对口精准扶贫公益助残项目,依托凤山县贫困残障者创办的专业养殖合作社,建立“五个养猪人”梦想家园养殖基地,以“我有一头猪养在凤山”为卖点,通过年猪定制、天然喂养、线上养猪、智能呈现等方式,使50头年猪被个人及爱心企业全部领养。此外,她还在凤山县组织开展残障者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包含电商客服、直播带货、抖音制作等课程,共有57名残障者受益。

张莹莹还记得,去年,一位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的小伙伴给自己打来电话,“他很开心地告诉我,他38岁了终于拿到人生第一份收入,他马上给自己的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这也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张莹莹接到过很多这样的电话和来信,每一次听到帮助过的人讲述各自生活的变化,她都特别欣慰,“感觉这份工作特别值得我们继续坚持下去”。

6月13日下午,张莹莹(右三)及其家人与“雨燕”团队成员一起分发爱心粽子。(采访对象供图)

凌晨学步

“我是在我们班男生背上读完大学的”,这是张莹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莹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的一个大院。三四岁时,她突发小儿麻痹,瘫痪在床,“从脖子往下都不能动,好几年都是这种状况”。母亲背着她跑遍大半个中国求医治疗,最后命保住了,但她的下肢几乎丧失行动能力。

上小学的时候,张莹莹还不太会走路。母亲每天凌晨4点把张莹莹从被窝里拉起来,从身后抱着她,教她一步一步走路。有时候觉得双腿支撑不住了,张莹莹就蹲在地上,用两只手扶着脚走。因为长期胳膊用力,所以张莹莹的胳膊看起来会比同龄小女孩的粗壮。

母亲看张莹莹蹲着走辛苦,决定让她拄双拐走路。当时的双拐是木匠做的老式拐杖,木材坚硬,张莹莹架着它走久了就疼得不行,皮肤也被磨出了血。张莹莹不想再忍受这种疼痛,母亲告诉她,“不想拄那就自己锻炼,学会走路了就不用它了。”

夏季时候,双鸭山的白天时间很长,“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天亮了”。张莹莹每天早上凌晨3点多起床,跟着母亲学习手持拐杖走路。她们不仅要在平地上练习,还要学习爬楼梯,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练完了再去上学。不到一年时间,张莹莹就学会了手持拐杖行走。当时,张莹莹8岁。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张莹莹就是班长。虽然行动上有些不便,但她从不感到自卑。她会跟班里的同学一起上体育课,该爬高的时候也跟着大伙一起往上爬,“有时候爬不上去了,同学几个人会接力把我弄上去”。

张莹莹的大学生活是在湖南度过的,当时她是学校里唯一的残障者。“校园里有非常多的师生一起来帮助我。”张莹莹还记得,在大学里,只要她走出寝室,看到她的同学都会主动上前帮忙,甚至背着她走到课室;学校组织爬山活动,张莹莹担心麻烦不敢报名,但是同学和老师都坚持带上她一起出游……“打电话回家的时候他们都跟我妈讲,‘阿姨你不用来我们这边,我们把莹莹照顾得好好的’。”

从小到大,张莹莹无时无刻感受着社会给予自己的支持和鼓励。她也希望能把这些能量给予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障者。

张莹莹给残障人士开展创业培训辅导。(采访对象供图)

深圳的包容和爱

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莹莹来到深圳。她说,“当时的想法其实挺简单:深圳是特别暖的一个城市。不像在北方冬天下雪,自己总会摔倒。”

那年5月,张莹莹带着大包小包,穿着棉袄从东北飞来深圳。她满头大汗,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一脸茫然,“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令张莹莹意外的是,她刚下飞机没多久,就有机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给她找来一辆轮椅,推着她走出安检口,帮她领取托运行李,“机场那么大,如果走出来我估计要走一个小时”。

张莹莹和同学在龙华的一个城中村里合租房子住,月租1300元。初来深圳那几年,张莹莹在快递公司当过打包员,到电商公司做过产品包装。因为大学时候学过人力资源管理,她还进入了一家企业做行政管理,从人事职员晋升到董事长秘书,还参与了企业的上市流程。

但是,张莹莹一直很想为残障者做些事情。2015年,张莹莹辞职创业。她带领两名残障者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和积累,与一些大企业达成合作,为残障者提供了不少人工智能居家工作的岗位。到现在,公司人数已经从3人增加到50多人,全部都是残障者。之后,张莹莹和残障朋友又创办了慈善组织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为残障者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

张莹莹还经常带领社区志愿者,组织实施残障者“演说家”志愿服务项目,鼓励残障者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进行励志演讲。截至目前,残障者“演说家”团队已经开展90多场演出,听众人数超5000人。

张莹莹说,很多残障者很难走出家门,因为他们往往会有种自卑的情绪,不想麻烦别人,对于别人的帮助也感到不好意思。

“但是我的理解不一样,你去找别人帮助的时候也是一种交流,是交朋友的一个过程。”张莹莹说,自己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朋友。

6月13日晚,张莹莹忙到深夜才回家。到达地下车库后,她没力气把轮椅从汽车后备箱里搬出来。这时,她看到有3个男生在旁边聊天,她远远地打了声招呼希望能得到帮助。

“他们一听我搬不动轮椅,3个人就一起过来了。”张莹莹说,这几个男生不仅帮她搬轮椅,还帮忙关车门、锁好车,最后还加了微信,说再有需要的话可以叫他们。

张莹莹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不仅在车库里,还有在地铁上、公交车站……“深圳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的包容,还有很多给残障人群的爱,这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年轻城市。”


编辑 采访-陈雯莉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刘思敏
(作者:读特记者 陈雯莉 文/图 魏丹/剪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