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196期【散文】梁卫平 | 追梦少年
王惠平
2019-11-27 14:48



追梦少年

作者  梁卫平   朗诵  蓝予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刚成立的中心小学,编进了“尖子班”。父亲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儿子很争气;忧的是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可作为镇里唯一的重点学校,学费是绝不能欠的。于是,父亲带着我去村里条件稍好点的人家借钱,我跟在父亲身后,听着他低声下气地向人借钱,内心的自卑莫名地滋长着。贫穷给予我的屈辱,像伤疤一样烙在我的记忆里。

十一岁那年,我第一次远离家门,开始了艰苦而难忘的校园生活。新成立的中心小学设立在一处乡村校园里,我们带着“中心小学尖子班”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过去,受到了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内心泛起了一阵说不出来的喜悦。

学校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当地的学生都是走读,唯有“尖子生”班全体寄宿。老师和我们住在同一栋老式砖瓦房子里,房子看上去有些岁月,墙基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和鸡脚草,墙壁白石灰涂刷的“农业学大寨”多处呈现剥落,露出斑驳的灰青色外墙,大块的黑色霉斑,像一个年迈人身上形成的老年斑,房子上、下两层,木楼层住着几个老师和班里少数的几个女学生,底层住着男同学,房间很大,两个开得很高的狭小铁窗,即使大晴天,阳光也照不进来。走进房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二十多张双层铁架床横七竖八地连在一起,就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场所。

宿舍进门的地方,有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卖铺,主要卖一些酱醋油盐和学生用品。父亲花一毛钱在供销社买来一个装铁钉的废弃木箱,里面铺上两张报纸,装上搭链扣成了我的书箱,一个脸盆、一条毛巾、一个牙缸,几件换洗的衣服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冬天的早晨灰蒙蒙的,我们起床早读的时候,村庄还在睡梦中没有醒来,四周的景致都看不清,借着天边微弱的亮光,我们来到校园外面的厨房里洗漱。潮湿的泥地,被夜间一层薄薄的冰霜裹着,踩上去发出“咔嚓”的脆响。厨房里的小院子里有一口手压水井,我们在寒风中哆嗦着排队打水,就着刺骨的冰水洗脸刷牙,用家里带来的搪瓷碗洗好大米放进大蒸锅准备早餐,然后迎着寒 风来到教室早读,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寒风割脸的滋味。

尖子班的学生是从全镇十多所小学里拔尖选出来的,不但要上早读课,还要上晚自修。老师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从来没有打退堂鼓。只因为心中有梦,我知道,惟有坚持才能一睹彩虹的绚丽。

本文节选自《从故乡到深圳》。

作者简介


梁卫平,笔名乘风无痕,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深圳,任龙岗作协理事、红棉文学院副社长,有作品发表在《中国文化报》、 《演讲与口才》、 《作品》 等几十家媒体杂志。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不是天使》 长篇非虚构《从故乡到深圳》等。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苏醒》、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一本《蓝予国画作品选》。

监制:夏岩青  录制:杨义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作者:王惠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