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青春的磅礴之力 “红马甲”支援新湖街道疫情防控彰显担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 文/图
2021-06-13 23:21
收录于专题:光明抗疫进行时
摘要

端午前夕,新湖街道将一面印有“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的锦旗送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向持续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该院广大医护人员表达诚挚谢意

端午前夕,新湖街道将一面印有“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的锦旗送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向持续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该院广大医护人员表达诚挚谢意。为了抗击此轮疫情,中山七院派出了强大的青年医护阵容,组成了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冒着高温暑湿,决战72小时,与其他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合力完成了辖区近15万群众的核酸检测任务,以青春的磅礴之力,为群众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用责任和担当诠释青春抗疫的最美风采。

举旗聚力,以青春之名奋战在一线

6月6日晚9点,新湖街道紧急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紧急集合号吹响,街道迅速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下沉到22个核酸检测点,连夜展开工作。

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从6月6日起,每个夜晚都灯火通明,指挥部工作人员吃住都在指挥部,紧张有序地处理每一个数据,成为疫情防控“最强大脑”。而负责数据处理汇总的青年突击队员曾雪梨,坚守疫情防控岗位,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了。

在检测点入口,一群身前身后都贴着“两码”、戴着红袖章的“红马甲”格外醒目。他们一边引导着前来测核酸的居民有序排队,一边手把手帮助居民扫码填写信息。这群以90后为主的“红马甲”叫青年突击队。

“您好,这么热的天排队辛苦了,喝杯凉茶解暑吧!”记者到达新湖街道新羌社区的核酸检测点时,新羌社区青年突击队队长陆红燕,正和同事一起为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和排队的居民挨个地端送凉茶。“我们社区一共15个青年突击队队员,从此次深圳发生疫情的第一刻起,就在一线待命了。”90后的陆红燕已是一名拥有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了。

走进位于楼村三月风的垒球场,四列连成片的红蓝帐篷坐落在绿色的草坪上,这是新湖辖区最大的核酸检测点。观众看台后方,是临时设立的防疫办公点。推开玻璃门,墙上挂着鲜红党旗的简陋办公室里,一群印着“党员志愿者”的背影映入眼帘。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不停。楼村社区青年突击队队员陈永雄,相比三天前瘦了一圈,T恤衫上因流汗的盐渍像地图一样,他告诉记者:“在过去的48小时内,已为社区4栋楼的所有居民上门做完核酸检测。”

闻令而动, 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新湖街道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区指挥部下达的检测任务数为16万余人,新湖有限的行政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载荷。而楼村社区是我市最大的社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防疫任务非常繁重。

得知这一情况,光明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迅速行动,组织首批“红马甲”共50余人,下沉楼村社区支援核酸检测和防疫工作。深圳地铁集团、华侨城集团、天安云谷、交通银行等单位“红马甲”陆续增援,每日为楼村片区提供超240人次志愿服务,从早8点到晚12点,不间断的提供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力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与街道网格员组成“三人小组”,深入到楼栋组织居民做检测,耐心解答居民的每一次询问,帮助居民填写i深圳信息,与一线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他们坚守到核酸检测点“撤摊”。他们向记者表示:“我不累,这是一趟与时间赛跑的‘光荣之旅’。”

6月9日晚上7点,上级指挥部要求新湖完成2591条 “i深圳”居民检测信息录入工作,每条信息都需要核对、授权、录入,工作量十分庞大。光明区辰智人力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利霞,在收到志愿者紧急招募令后,第一时间向公司负责人汇报,20分钟便拟定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动员,招募50多名员工组成战队开展支援,无缝配合、逐条查看、认真录入、反复核对,持续在手机屏幕上奋战了4个小时,赶在当晚24时完成2591条信息录入任务。

新湖街道负责人表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一轮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们把个人的价值,展现在最危急的防控一线,为了群众的身体健康甘愿吃苦流汗,展现出了青春的磅礴之力。接下来,新湖街道将继续发挥“红马甲”力量,落实好各项防控政策,为群众健康织牢立体防控网。

编辑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