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规划师朱荣远:以专业规划为建设质量提供支撑
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2019-09-28 18:43

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第一个集地铁、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时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涉及项目众多,建设时间紧迫,对片区项目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去年5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正式受聘为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规划师。

所谓领衔总规划师,是指国际会展城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双总设计师负责制”——指挥部办公室聘请“1名总规划师+1名总建筑师”作为国际会展城总设计师,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和深圳国际会展城综合规划项目规划统筹、交通优化、产业升级、景观提升等提供及时专业意见。

朱荣远说,他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技术咨询”,即作为工程推进过程当中一个区别于设计方和业主方的第三方的机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特殊、最复杂,跟踪密度最高的项目。”朱荣远说,他们曾参与过东门、松山湖、深圳湾公园、罗湖口岸改造等项目,都是属于技术总包方,但没有工期这么短,参与的机构如此复杂。“每次例会,做景观的、做水务的、做建筑的、做地铁的等等,他们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我们都要进行协调。”

在建配套设施

总规划师团队执行负责人龚志渊则介绍说,这是一个协调起来非常麻烦琐碎、需要去跟不同的人群去解释规划,去优化方案。

他们所要关注的,不仅是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配套设施,“我们认为,会展中心将能够带动到整个周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在其范围之外,我们关注到了23平方公里的周边区域。”

比如,会展中心北面有一大片空地片空地该怎么用?原先规划有会议中心和科学馆。规划师团队觉得如此相近的土地用作公共设施不合理,无法体现国际会展中心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便提出会议中心和科学馆另外选址规划,该建议已经被政府部门采纳。

又如,一条截流河圈出了国际会展中心与海上田园之间的独特场域空间,形成“国际会展岛”,是国际会展中心一道非常重要的景观。但规划团队从水务部门接手方案时就发现了问题——图纸上将截流河规划为非常僵硬的硬质堤岸,这与国际会展中心的形象是不符的。随后,在规划团队的建议下,河流景观工程开展了一个国际设计竞赛,中标单位经验十分丰富,“未来将是宝安的塞纳河、莱茵河,十分值得期待。”

除了河道景观,还有道路景观。“涉及到道路,现场可能有十几家单位在设计施工,而每一条路都分为不同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想象一下将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效果。”规划团队介绍,这个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就提出了叫停,把这些纷繁复杂的设计重新全部去进行梳理,一一针对地给他们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使得每一条道路能够有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在体现国际会展中心的质量追求。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