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08亿元 罗湖区湖贝统筹片区(一期)城市更新单元开工
读特记者 张思奇 冯庆 通讯员 张洁
2019-09-27 08:29

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将打造文旅胜地和国际消费核心区。(效果图仅供参考,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9月26日上午,罗湖区2019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区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一期)项目现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共18个项目,总投资353亿元,预计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城市更新类项目共4个,总投资295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共14个,总投资58亿元。

据了解,湖贝片区是深圳更新难度最大的片区,为破解利益协调难题,政府以更新统筹片区的形式,将其列入2013年第一批更新计划,是全市仅有的两个统筹片区之一。整个项目占地40公顷,将打造成为文旅胜地和国际消费核心区,项目共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208亿元,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

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区长刘智勇表示,罗湖区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以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务实进取的责任担当,全力推动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项目建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传统规划”到“开门规划” 保留活化广府文化

“从2010年起湖贝片区启动规划设计,在近十年的编制历程中,通过村民、专家、第三方、政府等广泛参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路径。”在随后举行的罗湖区“双周发布”活动中,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磊峰登上发布台,详细揭开湖贝统筹片区城市更新单元的神秘“面纱”。

据介绍,湖贝片区在规划过程中一直秉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原则。在切实做好湖贝旧村保护活化工作方面,充分听取各方声音,得到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肯定;在夯实规划成果方面,充分研究设计方案,举办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交通、公共配套及市政专题等专家评审会。该片区规划最终于2019年9月通过市政府审批。

在湖贝片区内,有一个具有500年历史的古村落——湖贝南坊旧村。包围在高楼大厦中,它显得低矮破旧不起眼,但有关它的去与留,一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该村落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现存“三纵八横”村落格局、怀月张公祠及上百间特色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南坊旧村的改造也是规划过程中最大的难点。”陈磊峰表示,在其方案优化过程中举办了多场会议,反复论证方案的合理性,最终促成了旧村保护的广泛共识。

相关方案显示,旧村改造将运用三维激光测绘和无人机摄影技术,全方位采集信息,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将旧村用地移交政府,加强土地及物业产权的保护。据了解,湖贝旧村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范围共14478平方米,活化方案营造了一个向市民开放、让大众参与的传统建筑风貌区,传承了“三纵八横”的街巷格局,并充分挖掘现有的传统元素,融合岭南建筑特色,修复破旧的房屋。利用旧石材铺设街巷,延续旧村风貌和空间尺度。特别是怀月张公祠将修旧如旧,其牌坊与月池将全面修缮,湖贝大围背山面水的格局将会再现。

“三位一体、无界融合”

建设产业与文化双赢家园

“政府这是做了件大好事。”话音未落,湖贝村民刘阿姨不禁热泪盈眶。看了开工仪式上播放的改造方案和效果图视频,刘阿姨激动地憧憬着未来:“再过几年,我们就不用住在现在没有电梯的6层楼了。政府规划得很好,我和家人、邻居都好期待。”

标志性都市综合体、人文公共绿心、高品质的配套设施……刘阿姨憧憬的未来家园,有着广阔蓝图。据悉,湖贝片区的规划有别于以往城中村高密均质、风貌趋同的空间模式。在公园内原址保留活化广府文化的旧村,将展现一个纯正岭南建筑韵味的村落,围绕公园布局退台式地景商业及大型文化设施,以连廊相连,营造旧村、公园与商业“三位一体、无界融合”的人文公共“绿心”。

根据项目规划,结合湖贝文化公园,面向深南大道将形成200米宽的公共开放空间,采用无围墙、小街区的布局,串联多个“口袋公园”,延续罗湖传统的街道体验。该项目还规划了包含大剧院、音乐厅在内4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设施。在发展产业方面,220万平方米(地下20万平方米)的规划总建筑面积,将成为未来全球范围内千万级人口城市主城区屈指可数的标志性都市综合体。在此基础上,罗湖将引入大型总部企业和国际机构,打造多元顶级产业聚集的总部基地,为罗湖经济注入新动力。

规划中49万平方米的多元业态国际潮流消费中心,西、中、东三区各有千秋。其中西区与东门紧密相连,将建立深圳首个最高的垂直MALL,将成为深圳的“最潮地”和“最嗨地”;中区将打造人文新高地,利用传统街区、公园、商业的无界共融,营造品位高雅的消费新体验;东区是未来的生活风向标,以城市代表品牌旗舰店为主,引领城市前沿生活方式。此外,方案还将重塑乐园路海鲜街、怀月路艺术街、湖贝路时尚街,强化罗湖“不夜城”的氛围。

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公共配套设施。7.9万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全面更新,将为罗湖核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建设海绵设施,实现水文生态修复。据统计,湖贝统筹片区项目共将提供1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总投资700亿元,提供8.1万平方米保障房,提供5.2万个就业岗位。通过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构建“站城一体”的强大交通基盘,整合5条地铁线。

【读特新闻+】

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区 城市更新让罗湖更美好

9月26日上午,在罗湖区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一期)项目现场,罗湖区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罗湖“双周发布”举行城市更新专场,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局长陈磊峰介绍了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整体规划和罗湖城市更新工作。

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40年来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罗湖也最先遇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城市更新是罗湖突破空间瓶颈的“金钥匙”。

近十年来,罗湖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市更新改革。罗湖城市更新经历了旧城改造先行期、城市更新探索期和强区放权改革期,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工作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2019年,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罗湖区积极筹划,紧抓机遇,坚持以大片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区。

十年耕耘坚定前行,“金钥匙”打开新大门

在2009年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出台前,罗湖已先行探路,率先开展了渔民村、蔡屋围北区、田贝新村等项目改造。在本次“双周发布”上,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磊峰表示:“早在2000年,深圳启动城中村改造。渔民村是率先开展自发改造的城中村,蔡屋围村则开启了市场化改造。”

改造后的蔡屋围由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金融中心区,诞生了高度441.8米的京基100大厦,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该项目被广东省列为“三旧”改造的样板。最终,罗湖核心区蔡屋围北区改造项目实现了村民、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开发企业“五方共赢”。

2009年,罗湖城市更新进入探索期。“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此间相继出台。在政策引导下,罗湖区启动了招商开元中心、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园、特力-吉盟工业区等项目。目前,招商开元中心已建成。特力-吉盟工业区7个项目中5个地块已完成规划验收,成功完成黄金珠宝产业的升级发展,向总部化、多元化、特色化蝶变。

2015年,深圳在罗湖率先启动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罗湖区提前一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2016年10月,深圳全面施行城市更新工作改革。

如果说城市更新是罗湖涅槃发展的唯一出路,改革试点则是罗湖腾飞的历史机遇。罗湖区牢牢抓住此次历史机遇,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大刀阔斧的改革。罗湖区迅速与原市规土委等7个市直部门对接,梳理出25项审批管理事权,把承接事权的各审批单位统筹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平行变平台、外部协调变内部沟通”。同时建立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街道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街道设立发展更新部。

改革前,城市更新项目在政府部门要经过4个层级共25个审批环节,改革后变为市、区两级,环节减至12个。通过大数据分析,罗湖开发了“一张图”查询系统,对更新辅助决策、统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并严密防控风险,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优化服务,改革管理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坚持“阳光更新”,搭建政府和企业面对面沟通平台。

“一揽子”带来多元发展,城市更新交出“漂亮答卷”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红岭金融论坛上,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的首发项目招商中环与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国任保险三家金融行业龙头企业举行产业进驻签约仪式。据了解,中国燃气集团的全球总部即将进驻招商中环。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能源供应服务企业之一,该集团在全国运营超过1000家公司。“罗湖城市更新提供了优质的产业空间,加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多项企业扶持政策,让我们集团选择落户在招商中环。”谈及落户罗湖的原因,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置业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只是依托罗湖城市更新而崛起的一个缩影。经过十年砥砺前行,罗湖城市更新交出了“漂亮答卷”——产业空间、民生配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区环境品质得到提升,促进了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截至目前,已列入计划项目77个,完成区级计划审批项目27个,完成区级规划审批项目32个,通过市建环委审批项目60个。在建项目有36个,规划总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其中产业面积达到393万平方米。已竣工27个项目,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其中产业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在产业空间方面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更新、整备和棚改,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首批释放了31.6万平方米连片用地。

民生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更新将新增公共配套约25万平方米,中小学7所,规划市政道路77条,公交首末站10个。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了快速增长,2016-2018年城市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22亿、154亿、130亿元,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65%、67%和46%。2019年1-8月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是116.76亿元,占全区的51.6%,预计全年完成160亿元的目标。

“我们注重绿色更新、有机更新,守护好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底色。”陈磊峰说,通过微更新实现历史文化的挖掘、活化和利用,通过城市更新,将让城区环境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个转变”+“五大举措”,“两轴三带”形成发展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湖将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片区统筹,通过大力推动城市更新,打造“两轴三带”的总体空间布局。推动城市更新从自发向有序转变,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功能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安全生产四个联动转变,通过城市更新让罗湖焕发新生机与活力。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罗湖充分发挥与香港紧密联系的传统优势,开展口岸经济带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实施路径研究,沿深圳河串联三大口岸,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协调轨道11号线调整引入罗湖口岸,积极推动深圳火车站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深汕城际线在罗湖布站,加密轨网。

罗湖通过大片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重点片区建设实现“新提升”。蔡屋围片区将打造商业办公、居住、教育等功能,依托罗湖优势,定位为金融商贸中心、文化创新核心、高质量民生典范区。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片区将建设人性化、立体化、集约化的新枢纽,力争打造成为国际门户。笋岗片区结合现有的综合性商业商贸功能,未来将打造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式消费核心区。清水河片区将重点建设重点更新单元,围绕规划的高铁、地铁枢纽,打造集新型产业、商业、居住及公共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创智慧城区。

同时,罗湖将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活化和利用。通过更新、微改造等方式,既体现地域特色,又反映城区风貌和时代精神,让罗湖更有文化魅力和人文韵味。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上,抓好大梧桐新兴产业带项目实施,重点推动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项目实施进程。

目前,罗湖正通过城市更新全力协调、积极破解木头龙和金钻豪园等历史遗留难题,加快项目实施。同时做好城市“双修”,通过更新促进生态廊道的缝合,促进罗湖水系、绿地系统更完善,实现营造健康公共空间和改善民生生活相结合的目标。

编辑 赵偲容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张思奇 冯庆 通讯员 张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