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深圳市委提出这些实招

读特首席记者 綦伟
2019-09-18 17:03
摘要

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9月17日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招。

这条条措施,分别指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七项民生目标。

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要求,深圳建设民生事业要完成的七项目标,分别在此基础上改了一个字——“善、优、厚、良、颐、宜、众”,凸显先行示范的高标准高质量

深圳市委在此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瞄准这七项民生目标下功夫,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目标:幼有善育

实招——

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拓展儿童活动空间,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型社区、医院、公园、图书馆和创新实践基地

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二)目标:学有优教

实招——

加大中小学学位供给,规划建设“高中城”,到2022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争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深圳技术大学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师范大学等高校筹建

建立健全适应“双元”育人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教育产权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优化民办学校设置标准,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三)目标:劳有厚得

实招——

把提高就业质量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来深务工人员等群体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优化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在创新创业中创造高收入岗位、吸纳高层次人才。争取探索实施针对科研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目标:病有良医

实招——

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市民群众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推动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等组团运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为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在深发展提供便利。落实广东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加快结核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着力打造医疗高地。建设好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提高医疗教育科研、临床水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探索允许在深港资澳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五)目标:老有颐养

实招——

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积极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1336”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全市智慧养老服务一张网,用好政府、市场、社会公益三种力量,做实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三种服务,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站点-家庭”六个养老服务层级,打造“都市养老”新模式。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推进行业标准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家政服务体系。

推动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率先落地,扩展电子社保卡应用领域,形成“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六)目标:住有宜居

实招——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大力实施面向2035年的住房发展计划,加快形成“4+2+2+2”住房供应格局。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实现商品住房有市场、保障性居住有品质

加快城中村综合治理,推进“三线下地”、燃气管道、排水、物业管理、农贸市场等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打造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社区。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解决反复开挖道路、噪音污染等问题,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公园、绿道品质,让家园更安全、更宁静、更美丽。

(七)目标:弱有众扶

实招——

用心用情做好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创建无障碍城市。

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谋划实施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扶贫协作项目,全力协助被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努力,打造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公益之城、志愿者之城,发挥中国慈展会平台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爱心力量、增添爱心底色。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綦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