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解志民:一名戒毒医生的平凡坚守
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李航洲 白佳 戴兵威
2019-07-31 10:29

穿着警服的解志民显得斯文儒雅,在成为一名戒毒医生前,他已经从医11年,有着副高职称,还是内地一家社会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2002年,当他调入当时的深圳市第二劳教所——现更名为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二所”)时,他的白大褂上多了一抹“警察蓝”。从此,他用自己的仁心仁术,坚守初心、坚守职责,这一干就是17年。

17年平凡坚守的背后,是一个个患者戒毒成功,能够正常工作学习,与自己一起谈笑风生时所收获的那份成就感;是一篇篇戒毒医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所收获的那份自豪感。

2015年,解志民担任二所卫生所党支部书记、主任。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年均接诊戒毒人员2万多人次。今年1月,解志民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

仁心仁术挽救戒毒人员

与普通病人不同,戒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素有“玻璃人”之称,许多人体弱多病、病情复杂,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为了及时救助病人,解志民常年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急诊,即便是深夜,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回岗位。

在解志民眼里,戒毒人员首先是一名病人,他从不对戒毒人员另眼相看,还时常把他们当亲人。“其实这个群体比起社会普通的患者来说,更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解志民说。

这种帮助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身体疾病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去年,解志民收到了曾经的戒毒人员杨某发来的喜得千金喜帖。杨某说:“如果不是解医生的帮助,自己不可能有今天。”

原来,当年杨某在二所戒毒时曾反复腰疼,被解志民准确诊断为早期腰椎结核。这种疾病虽不致命,但会造成功能的重大缺失,甚至双下肢截瘫。“我根本没有条件治病。家里也不会有人来帮我的,也付不起这么多的医疗费。”确诊后,杨某心情极度低落,甚至不愿意治疗。但杨某对戒毒的渴望让解志民觉得应该帮他一把。

杨某吸毒后,家里人一度放弃了他,但他的女朋友对他不离不弃,还多次来探望他。解志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他女朋友沟通,让她劝说杨某积极治疗。同时,耐心地为杨某解释病情,依法帮他办理所外就医,申请部分免费医疗,并多次探望。

“杨某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很快。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他时,他告诉我,以前的‘毒友’来找他,他都回绝了,女朋友也一直在照顾自己。他说自己想有一个家,好好过日子。”解志民回忆起这些时,脸上带着微笑,杨某的人生重新走上正轨让他感到由衷的欣慰。

“每个戒毒人员只是千万戒毒人员中的一个,但对他们的家庭来说却是唯一。挽救一名戒毒人员,就可能挽救了一个家庭。”解志民说。

创建戒毒人员救生员队伍

在同事眼里,解志民是一个对工作有情怀、有追求的人。“他不会说把日常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做好了就行了,而是会去研究思考、总结规律,甚至进行一些创新。”与解志民共事10余年的二所政治处主任宋建珠这样告诉记者。

“心脏按压,胸骨下段;五个循环,角色交换;室速室颤,马上充电……”在二所,经常可以听到戒毒人员背诵这样的口诀。这是心肺复苏术口诀,是二所戒毒人员初级救生员队伍培训内容之一。

心脑血管病是戒毒人员的常见病,发病迅速,几分钟便可以致人死亡。医护人员往往要与时间赛跑,但就算是他们不眠不休,也不可能24小时都贴身陪护。如何让这类戒毒人员及时获得专业的救助?

经过长期的思考论证后,解志民大胆提出了创建戒毒人员救生员队伍的想法。去年,经过严格的人员筛选、系统培训和上岗实操后,一支初级救生员队伍在二所应运而生,这在全省司法强戒场所中尚属首创。

此外,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戒毒医学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提高工作的专业性,解志民工作之余,积极致力于戒毒医学理论研究。近年来,他撰写的《深圳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分析》《深圳市吸毒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阳性率分析》等多篇医学论文,发表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中国保健营养》等国家级医学期刊上。

“医学戒毒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够有所贡献,给戒毒人员更加专业有效的医学支持。”解志民说。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李航洲 白佳 戴兵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