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食堂128家、助餐服务点20个,深圳老人关心的“就餐难”半年报来了

读特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常曦文
2019-07-22 14:35
摘要

据了解,深圳已经设计并启用了全市统一的深圳市长者饭堂服务标识,鼓励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服务中心、网格员、基层老年协会等协助宣传推广,使长者食堂助餐服务家喻户晓。

日前,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圳市民政局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作专题党课,要求全市民政系统“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推动深圳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从会上获悉,聚焦群众关切,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短板,是深圳今年力推的民政民生重点工作之一。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作专题党课。

为重点解决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今年2月,深圳市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方案,把“构建长者助餐体系”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打造“长者食堂+配餐服务”服务体系,推出涵盖机构建设、服务送餐及老年人就餐补贴等分层次、多项目的补贴措施。

完善长者食堂和助餐服务实施近半年,成效如何?记者了解到,市、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成效明显:

福田区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慈善支持为辅,依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的颐康之家制作餐食,配送到附近社区的助餐服务点,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区各个街道。罗湖区采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就餐点”和“养老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或慈善力量兴办”两种长者饭堂运营模式,为辖区长者提供配餐服务。盐田区推出了“1个智能居家养老平台+1个中央厨房+n个社区智能餐柜”服务模式。南山区搭建区级智慧养老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助餐申请、审核、订餐信息、数据统计完全电子化,自动更新每周菜单。龙岗区全面推进111个社区“夕阳红”项目建设,依托该项目设置温馨、实用的“长者食堂”功能分区,实现社区长者助餐服务全覆盖。龙华区通过区慈善会养老专项基金,将“老人食堂”通过外包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符合资质条件的餐饮机构运营,6个街道实现长者助餐服务全覆盖。

截至2019年6月30日,深圳共建成并投入使用长者食堂128家(含纯公益慈善机构6家)、助餐服务点20个,长者食堂助餐共服务老人10万多人次,送餐入户约1.1万人次。

同时,深圳还对长者食堂食品生产、配送等环节建立了安全监管和联合巡查机制,组织运营机构安装运行“深圳市阳光智慧餐饮监管与信息公示系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年度运营服务评估,为老人守好“舌尖上的安全”。

7月12日,宝安区首家长者食堂新安街道布心二村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启用。该食堂由企业负责运营,在新安熟食中心挂牌。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食堂可同时容纳280人进餐,有潮州小馆、一方面、食疗养生等6个窗口提供热饭菜,也可以行动不便的老人预订送餐。梁老先生表示,家里两个老人,吃的少,每餐怎么搭配总是犯愁。长者食堂每餐一二十元就能吃好,还有补贴,非常便利。据了解,老人申请就餐补贴的程序很简便:在户籍社区提出申请,经街道和区民政局审核认定后,可按保障对象标准不同获批5-15元的餐补。在深圳市首家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福田区福利中心长者食堂,运营方根据老人的疾病谱,研究设计了“糖尿病营养餐”和“痛风营养餐”。在南山区招商街道沿山社区,长者助餐食堂还为老人建立了个人饮食档案。

据了解,深圳已经设计并启用了全市统一的深圳市长者饭堂服务标识,鼓励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服务中心、网格员、基层老年协会等协助宣传推广,使长者食堂助餐服务家喻户晓;鼓励多元参与和增加社区长者饭堂布点,充分利用现有社会餐饮企业资源,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长者助餐服务,扩大服务供给,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全市的助餐服务网络、便捷化的助餐服务流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立体化的安全监管机制,助餐服务知晓率达到95%,实现助餐服务与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体社交、医养结合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协调发展。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常曦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