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双周发布”,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
读特记者 张思奇 文/图/视频
2019-07-16 15:49

跨境医疗人才执业审批流程优化、中医药协同发展、医保疗制度和用药衔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三地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在大湾区汇聚,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期待。

7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罗湖区委区政府承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委员议事厅”暨罗湖“双周发布”特别专场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黄漫娥,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杜勤,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朱惠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楚宏,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兵,罗湖区政协主席吴裕中,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漫妮,罗湖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李小宁,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庄睿宁,罗湖区政协副主席罗安娜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正值罗湖“双周发布”两周年,罗湖“双周发布”已经走过了两周年了。2017年7月14日,深圳罗湖在全国基层党委、政府首创“双周发布”机制,开展新闻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新闻发布、城区营销、新闻发言人队伍培训、政民互动及融媒体链接”等“1+N”多功能共振平台。至今,罗湖“双周发布”已如期举办 38 场。

本次活动以“健康罗湖·健康湾区”为主题,特邀嘉宾和政协委员围绕“协作——湾区医疗技术服务交流”“互补——中医药领域深度合作”“共享——湾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从 2015 年开始,罗湖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目标,并整合区属公立医疗资源建立紧密型罗湖医院集团。同时,罗湖医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转变:一是转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从“保疾病”到“保健康” 改变;二是转变办医方向,医院从“重医疗”到“重健康管理”;三是转变就医模式,居民从不接受社康中心到愿意去社康中心就医。

话题1: “协作——湾区医疗技术服务交流”

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广东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秦鉴,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深圳市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周晓梅,深圳市政协委员、综合开发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共同讨论大湾区背景下,医疗未来走向的开发。

活动现场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妇产科学院首席专家刘子建教授接受了现场视频连线采访,他谈到了香港医生在大湾区其他城市执业的问题。

孙喜琢:大湾区有很多高级的医学人才,加快这些人才的交流,对提高深圳的医疗技术水平非常必要。很多香港的医生都愿意到深圳来执业,可以大量缩短这种审批的时间,给更多的香港人士提供执业机会。

黄险峰:通过互联网、5G来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湾区医联体模式,挖掘大湾区优质的医疗资源充分地为大湾区的居民服务。

秦鉴:应该向香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培养出深圳自己的好医生。

顾东风:除了香港、澳门,其他国家,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的顶级专家,如果大湾区居民需要,哪一家医院需要引进医生,都要想办法加快审批流程。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把国内资源、国际资源在大湾区这片土地上进一步发展好。

话题2:“互补——中医药领域深度合作”

活动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接受了远程采访,就罗湖医改的未来方向,抛出了中医药方面如何在大湾区背景下实现互补的问题。

顾东风:在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做好中医诊疗之外,还应该结合医院的临床基础,制定新的标准,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周晓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要求香港和澳门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内地的科研机构共同研究中医药国际认可的产业质量标准,深化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发展。

秦鉴:粤港澳大湾区要进行紧密结合,发挥香港研究深入的优势,做一些队列性的研究、大型的研究,这些研究出来之后能够成为修改今后的治疗指南,成为今后治疗疾病的标准。

孙喜琢:罗湖医改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因为中医药既是医疗技术的治病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借助罗湖中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契机,罗湖区中医院将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将办一些面向粤港澳的中医培训班,也将运用技术实力建设港澳名中医馆,打造针灸联盟。

王虎峰:今天这个委员议事厅,我有一个预感,很可能在中医药合作上有突破,国家中医药法明确写出来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把大湾区看作是创新性的,中医药完全有可能在这个地方从打造国际标准先从打造湾区标准开始。

顾东风:在本地生长发展的中医药团队专家,甚至是今后对中医药用一些新的手段技术提炼开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今后除了做好中医诊疗之外,还应该结合医院的临床基础,可以做一些新的标准和临床试验。

话题3:“共享——湾区医疗卫生协调发展”

活动当天还通过人民网、南方 +、网易新闻三个平台直播。在网易新闻的聊天室,网友们对于罗湖医改取得的成果点赞不断,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相关问题。

网友仓颉:我看到条新闻,现在长居珠海的澳门居民,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享受珠海医保了。要是大湾区居民,都能互相享受医疗福利,多好啊。今后大湾区互联互通了,我们今后是否可以在医保方面可以互相享受呢?

黄险峰:这个网友表述不太准确,应该是在珠海工作的澳门居民可以参加珠海医疗保险,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同时也可以参加内地的医疗保险,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由于香港实行的是医疗保障制度,必须是香港居民才能够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是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联动机制来解决湾区之间的医疗保障问题。

郭万达:商业保险联动机制是一个方面,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接和衔接也是大湾区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深圳已经有试点了,香港户籍居民在港大深圳医院就可以使用长者医疗券。罗湖医疗集团本身也是医联体,罗湖的医联体可以和跨区、跨境的医联体联合起来,使得更多的深圳市民,包括港澳同胞也分享到高端医疗流动带来的好处。

网友ofv:有一些好药,目前只能跑到香港买,而且没有香港医生的处方,也是买不到的,这方面能否提供更多便利?

周晓梅:在自贸区里建立一个医生诊疗平台,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医生,只要在自贸区内的诊疗平台开具的处方都可以享受国际化的供给药。

孙喜琢:可以参照自贸区的模式,建立三地责权利一体化的医疗机构,香港的保险、澳门的保险、广东的保险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医生可以充分流动,也争取第一时间使用到最好的药物和耗材。

顾东风:追求健康的生活、追求健康的预期寿命,这是湾区居民的公约数。如果可以设立一个大湾区定点的医院,执业的资质、行医的条件、治疗的方案能够得到大湾区各方的认同,将真正为塑造健康湾区贡献力量。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张思奇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