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① | 汪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医疗保健基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2022-04-18 19:39
摘要

目前,随着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汇聚光明,对此汪涛表示,光明区目前医疗服务能力与高端人才需求之间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满足高端人才医疗需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建议强化“四个支撑”,加快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正在召开的光明区两会上,来自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汪涛提出了“高标准建设高端人才健康服务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医疗保健基地”的提案。近年来,光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政府投入从建区前的每年数千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个亿,床位数从590张增加到2650张,执业医师数从423人增加到2073人,医疗服务水平已能满足辖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

目前,随着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汇聚光明,对此汪涛表示,光明区目前医疗服务能力与高端人才需求之间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高端医疗资源相对滞后、专科医疗水平还需提高、医疗学科人才十分紧缺、特色化及国际化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有待突破。

针对以上四个差距,他建议强化“四个支撑”,加快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一个支撑:强化高端医疗资源升级。首先,推动综合性医院三甲全覆盖。尽快补齐中大附七、国科大深圳医院创建短板,加快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进度,力争在1-2年内,实现上述三家综合性医院全部三甲的奋斗目标;其次,推动专科医院争创国字号、省字号招牌。依托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成立深圳北部中医医疗联合体,打造名中医工作室;其三,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是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根本,是增强高端人才就医体验的核心。要借鉴其他区成功经验,孵化我区现有的10项市级三名工程项目,重金打造市级以上的重点学科,形成中大附七有胃肠专业、肿瘤专业,国科大深圳医院有儿科专业、心血管专业、运动医学专业,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有肝病专业、风湿专业的学科高地。第二个支撑:强化医疗学科人才汇聚。一是,推动打造医疗学科人才高地。尽快开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政策的连续性与灵活性,在编制、薪酬以及受编制所制约的社保、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优先保障落实。采取多种“小三名工程”形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形成名医荟萃、病有良医的生动局面;二是,推动打造全科及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同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汇聚的“光明医疗人才生态圈”。第三个支撑:强化优质及国际医疗服务供给。

首先,推动建立高质量医疗服务标准。解决就医体验欠佳的痛点;其次,推动打通国际医疗保险。借鉴成都锦江东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经验,引导我区医疗机构通过JCI认证。同时在现有医疗机构中设立国际医疗部,服务国际人才;其三,推动搭建大湾区医疗联合体。加大与港澳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力度,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同胞。第四个支撑:强化医疗科技创新。一是,推动医疗与科技互动发展。搭建区内医疗单位、科学城研发机构、生物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等四方交流合作平台,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二是,推动建设数字健康共同体。

打造云管理、云服务、云检查、云药房、云结算等“五朵云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健康体检信息共享使用、门诊住院信息顺畅流动。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的医疗健康管理,让更多的高端人才、更多的老百姓在光明享受到更优质、更公平的医疗健康服务!在此,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高规格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

(作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