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珠美术馆举办艺术家群展 陶瓷的新观念、新表达、新语言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21-05-30 21:03

5月29日,上海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了一场别致的新展“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以艺术家群展的方式,将14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集结展出,从材料出发,探讨艺术观念与语言的精妙幽深,为观众带来以陶瓷为媒介的独特艺术创作。展览展期至8月22日。

这是一场小而精的展览,每件展品都有精彩之处,它们既承载艺术家个体经验的真实表达,也令观众惬意地体察感受到美与情绪。这种艺术家、作品、观众之间流畅的感知呼应,在以“自说自话”居多的当代艺术创作中显得极为可贵。展览分为7个篇章:生于土、格物、怀古与挪用、日常与非常、身体与身份、时间、联觉与自然。14位当下活跃在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作为媒介,或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包括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形式的30余组多元作品,探索与呈现艺术新观念、新表达、新语言。

策展人、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女士说,“从泥土到语言”,过程中有手、有心、有火……这些陶瓷艺术作品是自然之物、思想之物亦是劳作之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天成”与“偶得”之物,是实物更是有关艺术、创造与生命的隐喻和象征。

出自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之手的作品《无题》极为引人注目。一池蓝色水波中,漂浮着大小不一的白色瓷碗。碗随水波漂弋流转,于碰撞中发出清悦的声音。形、色、声巧妙融于一体,美感飘逸灵动,一气呵成。艺术家一直坚持做能用物理力量发出声音的作品。《无题》的声音不仅来自瓷碗的摩擦和碰撞,事实上,水泵、水流和瓷碗之间有一个明确的“部署”,它们之间的运作,成就了整个“作曲”过程。塞莱斯特说:“我选用了骨瓷碗,这是很多人每天都会用的碗,非常日常。我想借此表达,日常物也可以成为乐器,弹奏出美妙的声音。希望大家漫步在其中,在声音与视觉艺术之间找到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平衡点。”

年轻女艺术家柳溪的作品《搓衣板》也令人难忘。她在生活中搜集各种搓衣板,再用陶瓷制将其翻制出来。白色陶瓷搓衣板高低不同,宽窄各异,有的上面带有细腻的花纹,有的上面雕有吉庆的金鱼,这是每一位母亲为家庭爱的奉献的写实。艺术家以此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眷恋。

梁绍基的《醉》、陈小丹的《线》、梁婉莹的《女人·容器》……展厅中的每件作品都有流动鲜艳的生命,在自我表达中感染着观看者的情绪。

据介绍,明珠美术馆在展览期间还会邀请参展艺术家,以及多位陶瓷研究专家,通过学术研讨会、线上线下讲座、成人与儿童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展开公共美育活动,带领观众进一步深入探寻陶瓷的世界。

届时,从中国陶瓷史概略,到世界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从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到陶瓷纹样的美学解读,及至当今中外青年陶瓷创作者的观察等等主题内容,都将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探讨。

(原标题《上海明珠美术馆举办艺术家群展 陶瓷的新观念、新表达、新语言》)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