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 奋斗情 | 汕头扶贫干部林雄:十年帮扶路 情倾红土地
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
2019-05-24 08:22

祖国,我想对你说 越是艰难的挑战,越需要奋斗者发力。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扶贫干部,能够为村民办一些实事好事,将贫困村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里面有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人生的意义。我们希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通过产业扶贫使村民增收,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祝福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林雄

黝黑的皮肤,利落的脚步,闲不住的林雄每天在村里要走大约一万五千步,这位顶着林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和汕头市农科所纪委书记身份的五旬汉子,作为定点帮扶单位派驻汕头市潮阳区桥陈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早已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融入到这片土地。十年来,林雄历经三轮三个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成效卓著,让一茬茬的贫困村、贫困户过上了脱贫奔康的好日子。记者在桥陈村见到他时,他和大家又在谋划村里的民宿装修、百香果园种植、养殖场的客户和品牌拓展,以及合作社经营水平的提升、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旧寨改造、雨污分离工程等,林雄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笑称是“扶贫上瘾了”。

促发展 打破贫穷对农民的束缚

林雄的扶贫生涯始于2009年,当年他从汕头市中心城区来到最偏远的革命老区潮南区红场镇,先后就任水头村、苏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期间,这位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的高材生,发挥自身有技术、懂农村的专长,走出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他把红场苏林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示范项目,成立红苏香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鸭屎香”“锯朵仔”等优质高值茶叶品种,发展茶叶种植加工,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他当年所留下的这份产业,如今已从扶贫村推广到红场镇,带动了更广阔区域的农村发展。

如今他所驻的桥陈村,更是他为脱贫攻坚事业奉献人生、播撒希望的土地。桥陈村是省定相对贫困村,2016年有贫困户37户155人,在帮扶单位和工作队的努力下,三年来共落实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开展桥陈村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村建设。村里实施养殖扶贫项目,两批引进1.3万只母鸡,累计产销鸡蛋150万粒,贫困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此外,还以“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模式为载体,注册成立桥陈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2018年,桥陈村集体收入15万多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2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4万元,全村38户贫困户中已有37户实现脱贫(2018年新增一户贫困户)。桥陈村正从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五步一画、十步一景”的美丽乡村。

论得失 他将人生的天平倾向扶贫

对于这些年扶贫工作给所在村带来的种种变化,林雄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他告诉记者,即使现在离开了当年的扶贫村,但他依然牵挂那里的村民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空的时候他也会回去看看。“去到水头村我就是水头人,去到苏林村我就是苏林人,村民们都把我当作亲人一样。”对林雄而言,这些扶贫村始终就像他的另一个家,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

但面对自己的妻子及女儿,他坦言这些年来亏欠太多。在林雄扶贫期间,他的爱人两次到外地住院,一次是在广州,一次是在佛山,每次住院,林雄都是把爱人送到医院,办理好入院手续,安顿好妻子后就匆匆赶回扶贫村。“爱人知道我忙,也理解我。”林雄感慨地说,这些年能够安心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是得到了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因为扶贫的需要,林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里,连续好多天都无法回家,这些年来,家里的家务及孩子教育基本都落在身为中学高级教师的妻子肩上。2009年林雄开始驻村扶贫时,女儿正在读中学。“没办法,孩子上学、生活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爱人在负责打理,真的是辛苦她了。对孩子,我就是个只会讲讲大道理的父亲,我也是希望用正能量的教育去影响孩子。就这样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女儿很懂事、很努力,现在已经在莫斯科大学读博士了。”谈及这些,林雄既有对家庭的愧疚,又为女儿的成长感到欣慰。

而说到今年87岁高龄的父亲,林雄更是有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遗憾,因为平常出门在外,林雄只好请了个保姆来照顾老人白天的生活,周末回家后他才能抽点时间去陪一下父亲。而作为一名高级教师,父亲深明大义,也尽量不去影响林雄的工作。林雄说:“除非生病了他才会打电话给我,在电视上看到我的镜头是他最高兴的事,父亲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

“要做好扶贫,就要用心,就要付出,这样才能做出成效。有所失才有所得,没办法面面俱到。”林雄感慨道。

谋长远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谈及十年扶贫路的心路历程,林雄称,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必须要始终满怀激情。身处贫困村的基层,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纠纷,以及村民的不理解和抱怨,这需要扶贫队员迎难而上,不能退却,同时还要有跟群众沟通的技巧,大道理要往下沉,要跟村民拉家常、谈得来,建立感情。作为政策执行者,对群众的诉求要尽快解决,急群众所急,想村民所想。林雄表示,作为扶贫队的一员,其实和村民一样,心中要感恩这个新时代,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正是抱着这样一颗赤诚之心,十年他帮扶过三个贫困村,村村出成效,正是在扶贫实践中,林雄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认为,产业扶贫是帮扶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举措,党建扶贫是帮扶工作取得成效的坚实基石,此外,社会力量是帮扶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补充。

在长年的扶贫工作中,林雄特别重视建设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扶贫队以桥陈村被列为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为契机,以党建引领扶贫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动桥陈村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引领广大群众跟着组织走、向先锋模范学习。”林雄说,要通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同时,还要积极把村的党员骨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农村优秀经济能人培训养成党员,逐步培训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我是扶贫扶上瘾了,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希望通过努力,给村里留下优质资产,让桥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村强民富的梦想。”林雄说。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