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1896年出生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户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冀。
▲叶挺
1925年,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攻武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叶挺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部队奋勇杀敌,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南昌城内的守敌被全部歼灭。南昌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如同一声惊雷,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27年12月,叶挺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漂泊海外。
在日寇入侵东三省、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叶挺毅然归国。1937年,叶挺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首任军长。新四军成立仅三年,部队就从1万人发展到10万人,对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0余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叶挺和夫人、孩子合影。
叶挺还与深圳有过一段不解之缘。在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下,叶挺曾于1938年11月底接受委任,在深圳镇南庆街鸿安酒店建立了东路守备区总指挥部(又称东江抗日游击指挥部),负责开展深圳及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虽然他在深圳的日子不长,但是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整合与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遭重创。叶挺为保存力量奉命下山与顽军谈判,被无理扣押、囚禁。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共双方签定《双十协定》,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叶挺。1946年3月4日,被蒋介石扣押长达五年之久的叶挺终于获释。4月8日,叶挺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独立团之所以能打胜仗,是靠工农运动的广泛支持,是靠许多烈士的牺牲得来的。功劳归谁?功劳应该属于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
■荐读
▲ 《叶挺将军》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记忆中的父亲:叶挺》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数读
5
“皖南事变”后,叶挺先后被囚于上饶、桂林等地5年多,始终没有影响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意志。
编辑:陈章伟